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大慶市地處黑龍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市域面積22161平方公里,轄5區4縣,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地級城市第11位[1], 工業產值列東北第二。1979年建市,是一座以石油、石化為支柱產業的的新興城市,可持續發展能力位居全國資源型城市第一,2012年GDP僅次于哈爾濱突破4000億大關。
大慶是一座油化之都,累計生產原油21.5億噸,占全國同期陸上原油總產量的40%以上,是全國最大的石油生產基地和重要的石化工業基地。曾連續27年保持原油5000萬噸以上高產穩產,創造了世界同類油田開發史上的奇跡。培育形成的以“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為主要內容的大慶精神、鐵人精神。
三花是鰲花、鳊花、鯽花三種魚的合稱。鰲花,肉細嫩,味美上口,少刺,體重可達5公斤多,是我國四大淡水名魚之一;鳊花,肉質肥嫩,脂肪含量亟其豐富;鯽花,日用來燒湯或清蒸食用,也是產婦奶水不足的催乳良藥。五羅是哲羅、法羅、雅羅、同羅、胡羅五種魚的合稱。
在小興安嶺的密林深處,生長著蕨菜、黃花菜、黃瓜香、薇菜、山芹菜、刺嫩芽、猴腿菜等大量的山野菜。由于山野菜不受空氣、化肥、農藥的污染,沒有傳染性病菌和對人體有害的化學成份,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
水晶肚的外皮有兩種,一種是用豬大腸灌制(即一般稱為豬肚),另一種是豬小肚(即豬膀胱)灌制。用豬大肚灌制,最好選擇有肚膜的比較合適。
以獨道的扒雞工藝,配各種名貴佐料,用陳年老湯和獨特工藝精制而成。其味清香四溢,滑嫩爽口,是典型的綠色食品,具有低脂肪、低血脂、低膽固醇的特點。
鱘魚是鱘科大型魚類,一般重10公斤,大者可達150-200公斤。與鰉魚均為黑龍江省特產魚類,鱘魚是典型河道魚類,以黑龍江上、中游較多,烏蘇里江、松花江也有分布魚口較小,腹部為銀白色,肉質肥美細嫩,魚籽非常名貴。
遼闊的松嫩平原上坐落著中國最著名的石油之都,在寒冬臘月到北國泡溫泉,在浩蕩蘆葦中觀賞仙鶴,在美麗草原上體驗蒙古風情。
最佳旅游時間
夏秋季節最佳。大慶是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夏秋季節最為舒適干爽。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龍鳳濕地——林甸溫泉;D2杜蒙草原。
風土人情
地理氣候
大慶光照充足,降水偏少,冬長嚴寒,夏秋涼爽。由于大陸性和季風共同影響,大慶市年氣候變化多端,春夏秋冬四季,寒來暑往,周而復始的循環。冬季受大陸冷高壓控制影響,盛行偏北風,寒冷少雪,熱量嚴重匱乏;夏季受副熱帶海洋氣團影響,盛行偏南風,夏季前期干熱,后期降水集中且變率大,時有旱澇;春秋兩季為過渡季節,春季冷暖多變,干旱多風;秋季多寒潮,降溫急劇。
民族文化
蒙古族古代信仰薩滿教,16世紀改信格魯派喇嘛教。建國后,蒙古族人民宗教觀念逐漸淡薄,大批喇嘛還俗成家,現在信教的人已為數不多,蒙古族有豐富的文化藝術遺產,數來寶就是其中之一。它是說唱結合的藝術,一般由兩個人表演,使用馬頭琴或四胡琴配樂。數來寶有固定的曲調,唱詞是見景生情即興創作,講比喻、講感情、講轍口,妙趣橫生。 蒙古族由單一的牧業經濟轉入農牧業結合生產后,加之與漢族雜居,生活習俗有了很大變化。
歷史文化
大慶地區清初為蒙旗杜爾伯特的游獵地,一直設有定居村落。1898年沙俄修建中東鐵路時,在此建立了薩爾圖站。1904年開始放荒招墾,村屯漸多。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在安達任民鎮設置了安達撫民府。1913年改安達撫民府為安達縣。偽滿時薩爾圖被改為興仁鎮。1946年又恢復薩爾圖原名。1959年9月26日,松基三井噴出工業油流,正值國慶十周年大慶,黑龍江省委第一書記歐陽欽欣然提議,把油井所在的大同鎮改為大慶鎮。以后石油部決定將油田命名為大慶油田。1960年5月26日,油田所在的黑龍江省安達縣撤縣設市。1979年12月14日,安達市更名為大慶市。1983年9月30日,大慶市與大慶石油管理局分離。從此地企同處一城,共同建設著這座美麗的北方高科技現代化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