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榛蘑是生長在小興安嶺大森林中的一種野生真菌類,由于它源于自然,食用及營養(yǎng)價值極高,故有“青菜之冠”之稱。它生時淡黃色,晾干后深黃色,外黃內(nèi)白,鮮嫩可口,經(jīng)常食用可提高人體免疫力,并有美容、減肥之功效。小雞燉蘑菇是東北名菜之一。食用方法:燉雞、炒肉、調(diào)湯、拌餡等。
元蘑也稱“黃蘑”或“粗皮側(cè)耳”,是東北著名的野生食用菌之一。元蘑的形狀像扇子,直徑7~15厘米,它的顏色變化很大,幼時菌面深褐色,以后呈暗灰色或淡灰褐色,長成后變?yōu)辄S褐色,菌肉肥厚、白色;菌柄極短而偏生,基部有白色茸毛。元蘑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脂肪、糖類、鈣、磷等營養(yǎng)成分,滋味鮮美,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其味道與海鮮相似,用元蘑做菜肴,葷素兼宜,有炒、燉、燴、燒等多種吃法,堪稱“素中有葷”的山珍。元蘑入藥,具有舒筋活絡(luò)、強筋壯骨的功能,主治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絡(luò)不舒等癥。
紅松果仁是采用伊春小興安嶺原始森林之寶—百年紅松之果實,精心加工而成,果仁完整、奶白亮色、口感圓柔、香甜可口、回味綿長,具有補氣、益血、強心健腦、滋潤皮膚、開發(fā)智力等功能,還具有延年益壽、減肥等功效,是保健營養(yǎng)佳品。本品無污染、純正天然,是小興安嶺紅松故鄉(xiāng)奉獻給人們最好的綠色保健食品。可制作糕點、飲料、化妝品、松仁糖、松仁小肚、松仁玉米等菜肴。
油豆角是小興安嶺的特產(chǎn),油豆角顏色鮮綠,肉質(zhì)肥厚、口感柔和、無老絲是豆角中的極品,國內(nèi)聞名。它生長在土質(zhì)肥沃的田園中,屬低溫植物,不受任何污染,是真正的綠色食品。油豆角絲是采用鮮油豆角為原料,精細涼曬切制而成,完全保留其原有的營養(yǎng)成份。油豆角燉排骨、油豆角燉紅燜肉是東北家常菜之一。
無邊林海莽蒼蒼,拔地松樺千萬章,林海蒼茫、碧水藍天、白雪冰山、炫目極光都讓人砰然心動。
最佳旅游時間 每年6-8月。
建議旅游天數(shù)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洛古河;D2.漠河。
注意事項
森林旅游要注意安全,不可盲目的一個人往密林深處走,要多人結(jié)伴,跟著向?qū)в斡[。林區(qū)內(nèi)情況復(fù)雜要穿長袖衣褲。通地日常藥;你不可或缺的。
風土人情
氣候環(huán)境
地勢呈西高東低,位第一階梯階第二梯及其結(jié)合部,南北走向的中山系大興安嶺山脊以東為第三階梯地,以西為第二階梯地。海拔300-700米。全區(qū)地形總勢呈東北--西南走向,屬淺山丘陵地帶。北部、西部和中部高。平均海拔573米;最高海拔1528米,系伊勒呼里山主峰--呼中區(qū)大白山;最低海拔180米,是呼瑪縣三卡鄉(xiāng)沿江村。冬寒夏暖,晝夜溫差較大,年平均氣溫-2.8℃,最低溫度-52.3℃,無霜期90-110天,年平均降水量746毫米,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歷史文化
大興安嶺地區(qū)直到20世紀前仍開發(fā)不多。北部地區(qū)的開發(fā)始於20世紀初年修建第一條橫貫山區(qū)的鐵路——從齊齊哈爾到滿洲里的中東鐵路,滿洲里位於東北地區(qū)西北端的中俄邊界上。1931~1945年日本侵占東北期間,從中東鐵路的南北各段又修建多條鐵路進入興安嶺以采伐木材,其中最重要的是通往伊圖里河以北的鐵路。以後,這些鐵路線往東延伸到伊勒呼里山,這條山脈呈東西走向,連接著大興安嶺和小興安嶺。南面,修了一條鐵路,從吉林省白城的西北方順著洮爾河谷地通往內(nèi)蒙古的索倫及阿爾山溫泉。
大興安嶺大部分地區(qū)居住著蒙古族和通古斯族(北部),有鄂倫春和鄂溫克人等。漢人多在鐵路地帶及主要伐木區(qū)。伐木業(yè)仍為該地區(qū)的主要經(jīng)濟活動。
巍巍興安嶺,積翠大森林。大興安嶺的林地有73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74.1%,在浩瀚的綠色海洋中繁衍生息著寒溫帶馬鹿、馴鹿、駝鹿(犴達犴)、梅花鹿、棕熊、紫貂、飛龍、野雞、棒雞、天鵝、獐、麋鹿(俗稱狍子)、野豬、烏雞、雪兔等各種珍禽異獸400余種,野生植物1000余種,成為中國高緯度地區(qū)不可多得的野生動、植物樂園。在千山萬壑間縱橫流淌著甘河,多布庫爾、那都里、呼瑪、額木爾等二十多條大小河流,最終注入了邊陲人民的母親河---黑龍江。這里盛產(chǎn)鱘鰉魚、哲羅、細鱗、大馬哈、江雪魚等珍貴的冷水魚類,用“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來形容這里的野生動物資源實在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