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素有“才子之鄉”、“文化之邦”的美譽。
最佳旅游時間 春秋最佳
建議旅游天數 1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明清古建筑群——大華山。
風土人情
環境氣候
全市年平均氣溫在16.9-18.2℃之間,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為28.8-29.6℃之間,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為4.9-6.3℃。年平均降水量 1600-1900毫米,集中雨季在4-6月,年平均降水日為179.5天。年平均日照為1582-1928.1小時。由于地形復雜,氣候多變,旱澇、風雹、雷電和低溫天氣常有發生。
歷史文化
撫州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人文底蘊深厚,自然風光宜人,名勝古跡眾多,革命勝跡遍布,藝術遺產獨特,地方物產豐富,形成獨特的旅游資源。夏禹時地處揚州域。春秋時為百越之地。戰國時屬楚。秦時屬揚州九江郡。漢改九江郡為豫章郡。漢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建南城縣,屬豫章郡。東漢永元八年(公元96年),分南城一部置臨汝縣,縣治設在今撫州市,仍屬豫章郡。
三國時為吳地,吳太平二年(公元257年)建臨川郡,郡治設在臨汝縣。兩晉、南朝相沿。南朝梁陳時,以今之崇仁、豐城、永豐、新淦等縣增置巴山郡。臨川郡初屬江州,陳武帝時與巴山郡同屬高州。隋開皇九年(公元589 年)廢郡擴州,以臨川郡并巴山郡之一部置撫州,隸屬洪州總管府,撫州從此定名。
唐朝撫州屬江南西道。五代時,屬楊吳,升為昭武軍。宋朝,分為撫州和建昌軍,屬江南西路。元朝改為撫州路、建昌路,另置南豐州,同屬江西行中書省。元至正二十三年(公元1363年),改撫州路為臨川府, 不久易名撫州府。同年二月升建昌路為肇昌府,九月改為建昌府。明洪武初,仍設撫州府、建昌府,南豐降州為縣,屬建昌府,均隸屬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清時仍稱撫州府、建昌府,屬南撫建道。辛亥革命后,廢府及直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