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美食推薦 西域齋糕點
西域齋糕點
西域齋作為廊坊的一個清真糕點老品牌,依然成為老廊坊人的選擇。在明珠、五味齋等超市中,雖然西域齋月餅依然偏居一隅,種類不外乎傳統的自來紅、奶皮,餡料也是往年常見的棗泥、豆沙等,都是游客非常喜歡的食品。
京津走廊上的明珠,三角地上成長起現代小城,遠離大城市的喧囂,靜享這座園林小城帶來的恬靜。
建議旅游天數
秋季最佳,冬季寒冷,夏季普遍高溫,秋季最宜人。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天下第一城——廊坊市文化藝術中心;D2.李少春紀念館——茗湯溫泉度假村。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廊坊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季干旱多風沙,秋季秋高氣爽。年平均氣溫11.9℃,年平均降水554.9毫米,年平均無霜期183天,年平均日照時數在2660小時左右。光熱資源充足,雨熱同季,有利于農作物生長。
當地民族
全市有一個民族自治縣(大廠回族自治縣),兩個民族鄉(文安縣大圍河回族滿族鄉和永清縣管家務回族鄉),84個民族村。
歷史文化
十九世紀初廊坊還是一個偏僻小村,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京山鐵路建成通車,并在此設站,之后才漸成集鎮。清朝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英軍首領西摩爾率英、美、法、德、俄、意、日、奧八國聯軍沿京山鐵路北侵,義和團奮起迎擊,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廊坊大捷”。到1937年“七、七事變”前夕,城區面積0.4平方公里,人口近4千。已建有“三角地”、東南西北四條主街及東小街、南小街。
1948年12月13日廊坊解放,當時城區面積僅0.5平方公里,人口近5000人。共8條街道(4條主街與4條背街),全部為土路,且較狹窄,全長不足3000米。城區僅有房屋3000余間,建筑面積約3.6萬平方米。1949年初廊坊設鎮,隸屬安次縣。1950年安次縣政府遷駐廊坊。1958年全國農村以社代鄉,廊坊鎮遂并入廊坊公社。1965年又重新恢復廊坊鎮建制。1969年天津地區革命委員會遷址廊坊。
1975年,將廊坊公社劃歸廊坊鎮。1982年3月1日經國務院批準廊坊鎮改為廊坊市(地轄),1983年安次縣并入廊坊市。1989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撤地建市,廊坊地區改稱廊坊市(省轄),原廊坊市改為安次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