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廈門交通便捷,每天有各種飛機、火車、汽車等交通工具穿梭往返于各地,加上巴士以及出租車與民間營運的有力補充,使得到廈門旅游,無論選乘哪一種交通工具都十分便利。
廈門唯一的高崎國際機場,位于廈門島的東北端,距離市區10公里,與國內40多個國內大、中城市均有空中航線連接,是到達廈門最便捷的方式。此外該機場還有到香港、澳門、曼谷、新加坡、馬尼拉和大阪等地的航班,方便旅客的后續旅行計劃。進入市區可搭機場巴士或公交車,打的大約30元。
廈門總共有三個火車站,分別是島內的廈門站,高崎站,以及島外的廈門北站。目前,這里有始發至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南昌、鷹潭、西安、重慶等地的旅客列車。因福建多山的地理原因,通往廈門的火車的通常提速較慢,如果旅客朋友們安排了足夠的出行時間,不妨訂一張火車票,沿著依山旁水的鐵路線,慢慢的走,慢慢的品。
廈門港是中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歷史上就是中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廈門港水深浪低,是我國南方的天然良港,港內實行24小時通航。除省內開往沿海各線外,還有向南開往汕頭、廣州、海南島,向北開往大連、天津、青島、煙臺、南京、鎮江、上海等地的航線。廈門本地的航線有主要有發往鼓浪嶼、金門等地。其中金門是大陸據臺灣最近的縣市,在金門的海岸邊可以遠眺臺灣島。除此之外廈門港每周還有千萬香港和臺灣的客船(臺灣線只對臺胞、臺商等人群開放)。
廈門現有三個主要的長途客運站:集美長途汽車站(島外),湖濱車站與松柏車站(本島)。如果從上海、浙江、廣東方向進入廈門,坐高速大巴是很好的選擇。車站售票大廳會提供自助查詢機,可以查到最新的汽車、火車時刻以及公交線路信息。此外,機場路口的售票點和集美汽車站都可以買票等車。
福建省內的朋友也可以選擇自駕到廈門游玩。福建擁有全國最長的公路隧道,從廈門出發的高速公路有泉廈高速、廈安高速、福廈高速、廈沙高速等地。從漳州、福州、泉州到廈門都有直達的公路,交通非常方便。
廈門當地交通
公交
到目前為止,廈門共有公交線路200多條,公車1200多輛。主要的公交樞紐站有輪渡口、廈門大學、火車站、SM購物中心等站點。公共汽車服務的時間范圍為早上5點到第二日凌晨1點,各車次時間安排不同,旅客朋友們流連美景的同時記得安排好出行時間。
出租車
廈門出租車數量眾多,車型以捷達、索納塔為主。價位:8元起價,3公里后每公里2元,23點-凌晨5點加收20%費用。
輪渡
廈門的渡口和碼頭有點多,常用的有輪渡碼頭,客運碼頭,鼓浪嶼碼頭,鼓浪別墅酒店碼頭和三丘田碼頭。
臨海的廈門,其海鮮自不必言;名菜“姜母鴨”則是在煲湯時加入了十幾味中藥,的是營養美味的湯菜上品。而大菜之外的小吃,土筍凍、沙茶面、花生湯也無不是兼具了地方特色的美味佳肴。
據《中國藥譜》及《漢方藥典》兩書所載,“姜母鴨”原系一道宮廷御膳,相傳為商代名醫吳仲所創,后來流傳至民間,遂成為一款名菜。廈門姜母鴨以紅面番鴨為原料,用芝麻油將鴨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燉煮而成。成菜味道鮮香,甘辛兼備,且具有疏肝潤肺、養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
海蠣煎又稱蠔仔煎,是閩南地區特有的小吃。香鮮細膩、美味可口。當地人大多把海蠣煎當做早點下粥小菜。外焦內嫩的海蠣煎,再叫上一碗鼎邊糊(鍋邊糊),口口滑軟,令人百吃不厭。
南普陀素菜,已有百年歷史,被譽為"天下第一素宴"。 南普陀素菜秉承佛教飲食傳統,融合了宮庭素菜的精細,民間素菜的天然,寺院素菜的純正,選料嚴格,制作精細,素菜素作,素菜素名,命名雅致,烹飪技法,博采眾長,色、香、味、形、神、皿、質、養、聲、境和諧統一,加上清靜優雅、寬敞舒適的獨特環境,已形成詩情、景意、禪味、時尚的健康、科學的素食文化。
閩南同安區“封肉”。是用一大塊三五斤重的豬腿肉摻和著海蠣干、香菇、蓮子、蝦米等佐料,潑上醬油,再用紗巾包裹裝盆,加蓋入籠蒸熟之,上桌才掀蓋,所以叫作“封肉”。在當地頗有名氣,每當人們辦喜事或建新房,舉辦筵席,都忘不了“封肉”。僑胞回鄉探親時,也一定要吃這道家鄉風味菜。據說,正宗同安封肉非常嫩,將筷子插在封肉上,筷子在倒下的過程中就可以把封肉切開。
正宗的蝦面,湯頭滋味濃郁,香氣撲鼻,上面還浮著一層厚厚的紅油。千萬別以為這是辣油,這鮮艷的色澤是蝦頭加上特定食材細火熬煮而成,濃郁的蝦的原香味,甘甜繚繞于唇腔舌畔,卻又不見蝦的身影。蝦面的主料是蝦和面,然而妙處卻不在蝦,也不在面,而在于湯頭。只有親自喝上一口, 才知道其中美味。
美食聚集地
中山路
中山路除了是廈門購物必到之處外,也集合了廈門眾多的名小吃。值得一提的是,中山有很多風味的小吃也很地道,一定要嘗一嘗。
鼓浪嶼
去廈門的人沒有不上鼓浪嶼的,去鼓浪嶼的人沒有不品嘗島上美食的。而鼓浪嶼龍頭路作為島上最重要的一條購物美食街,小店遍布,這里美食眾多,其中小吃尤為出眾,最為有名的有葉氏麻糍、黃勝記黃金香肉松、汪記餡餅、海蠣煎、面線糊等。
廈門不僅擁有旖旎迷人的優美景色,而且匯聚了豐饒宏富的寶貴物產。
餡餅在廈門是一種具有百年以上歷史的傳統食品,料精工細,系選用優質面粉、豬油、上等綠豆制成。制作時,綠豆蒸酥去殼,研得精細,餅皮和餅酥下足油量,揉得恰到好處。烘制時,注意掌握火候,做到內熟外赤不走油。這樣做出來的餡餅餅 皮香酥油潤,餡科冰涼清甜。
廈門珠繡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繡包等一百多個品種。這些產品均采用閃亮奪目,五彩繽紛的玻璃珠子和電光膠片,運用凸繡、平繡、串繡、粒繡、亂針繡、豎針繡、疊片繡等傳統的工藝手法、繡制出淺浮雕式圖案。全珠圖案構圖嚴謹、密不容針;半珠圖案優雅秀美,清新悅目。
是廈門同安特產,桂圓肉性溫味甘,益心脾,補氣血;具有良好的滋養補益作用。
購物天堂
鼓浪嶼龍頭路
龍頭路是鼓浪嶼的主要商業街,也是上島游客的必經之路。街道兩側開設了許多工藝品店和字畫店,即有本地產的工藝品如珠繡、漆線雕、彩扎、彩塑、彩瓷等,也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古玩、玉石、字畫和瓷器等。同時還開設了不少南國干貨店,更適合游客采購帶回饋贈親朋好友。
SM購物廣場
廈門SM購物廣場濃縮了現代都市生活的各種內容,融大賣場、百貨、專賣店、精品店于一體,引領廈門"一站式"購物、娛樂、美食新潮流,全面呈現精致生活。
來到這兒才知道什么是好生活:悠閑,手工,小吃——用一種小資的情懷來邂逅一只貓狗。
最佳旅游時間
春秋最佳。初夏也不錯,冬季較溫暖,每年8月前后,是臺風多發季節,要多關注氣候情況。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鼓浪嶼——鋼琴碼頭——萬國建筑博覽——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日光巖——港仔后海濱浴場——廈門海底世界;D2.南普陀寺——廈門大學——胡里山炮臺——環島路。
注意事項
1. 來廈門吃海鮮一定要記住帶好止瀉藥,不可貪多。
2.喜歡吃夜宵的朋友最好不要太晚出門,這里有名的大排擋生意都超好,去晚的話,可供挑選的海鮮品種會很少。
3.每年8月前后,是臺風多發季節,所以要關注氣候情況。
“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是廈門無可爭議的地方。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于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臺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9月份。
民族
廈門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回、滿、壯、畬、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于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臺同胞。福建有許多客家人。客家人又稱為客家民系,是一個具有顯著特征的漢族民系,也是漢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圍最廣闊、影響最深遠的民系之一。客家因從北方中原地區南下遷徙而產生。閩南方言是全國八大方言之一,廈門、金門、同安同屬于其中的廈門話區。
宗教
廈門地區以閩南文化為主。閩南文化,其內涵除廣義中也含農耕文化、海商文化外,更值得一提的是狹義中所含的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民間藝術、宗族文化及方言等。在宗教方面,閩南人除信奉道教、佛教、伊斯蘭教為主兼信仰印度教、基督教和摩尼教外,最富有特色的是民間除信仰中華民族古代共同信奉的諸神(如土地公等)外,還信奉實有其人被尊為神靈的保生大帝(吳夲)、媽祖(林默)、廣澤尊王(俗稱“圣王公”,原名郭忠福)、清水祖師(陳普足) 宗族文化是閩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地區宗族文化十分發達,重視宗族親情、重視編修族譜和重視宗祠建筑是其標志。
歷史文化
廈門從宋朝開始就是一個繁忙的海港。后來,它成了明朝擁護者抗擊滿清的前哨和避難所。鄭成功,在這一代建立了他自己的抗清基地。
16世紀,葡萄牙傳教士到達這里,但很快被趕了出去。后來,英國和荷蘭商人來到這里直到18世紀港口停止貿易為止。直到第一次鴉片戰爭和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之時,廈門才重新向外開放,因為它是被迫對外開放通商的口岸之一。當時,大多數從中國出口的茶葉都是從廈門運出的。鼓浪嶼被分配給了外國人,整個島成為了外國飛地。大多數原來的建筑依然存在。
1938年-1945年,日本占領了這個區域。等到日本人戰敗,蔣介石帶著國民黨和大部分中國的國家財富跨過海峽去了臺灣,廈門就成為共產黨對抗國民黨的前線。這一區域當時并沒有充分發展,因為考慮到作為前線,任何的工業發展都可能會被襲擊。
在鄧小平領導改革開放之后,廈門重生了。它成為最早的幾個經濟特區之一并且獲得來自內地、臺灣、香港的大量投資。隨著內地和臺灣緊張局勢的緩解,廈門成為企業進入內地的投資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