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香港出入境交通非常發達,通過航空、鐵路、水運可抵達世界各地,其中內地來往香港通過海陸空任意一種方式都很方便。另外,香港境內四通八達,大眾交通工具也豐富多樣。
香港國際機場是世界十大航空港之一,航班眾多,班次頻繁,而且從機場到香港境內的各個地方的方式很多,交通十分便利。因此搭乘飛機前往香港,或者從香港出發都是比較方便的。
香港港鐵公司開通了往返香港與內地的城際鐵路客運列車,價格相對飛機更加經濟實惠,而且可以欣賞到沿途不同的美景,如果時間充裕,選擇火車出行也是很好的方式。
香港有一個火車站,九龍火車站,又名紅磡火車站,香港與內地間的鐵路客運有三條直通車線分別為北京線、上海線及廣東線。
香港水上客運也十分發達,內地與澳門等多個地方都開設了抵港的客船,主要有由中國客運碼頭入境,由港澳客輪碼頭入境和香港、澳門的客輪。
香港當地交通
地鐵
香港地鐵線路眾多,四通八達,地鐵站相對內地密集很多,也更加便利。運營時間:早6:00-次日1:00,大約每隔一分多鐘就有一趟車。 乘車可以使用儲值磁卡,也可在自動售票機處購買單程車票,不過更方便劃算的是使用八達通卡。香港地鐵按路程收費,車費4元-26元不等。
公交
香港的巴士絕大多數都是雙層巴士,坐在巴士上層可看沿途市容風景,所以對于游客來說巴士觀光是不錯的方式。巴士是香港內覆蓋范圍最廣的交通工具,按照不同路線和路程收費,由1.20港元至45港元不等。時間大約為早6:00-次日1:00,通常每2-5分鐘一班車。
電車(叮叮車)
香港的電車全部都是雙層電車,因其電鈴發出叮叮聲,又稱叮叮車。電車票價不是按路程長短計費的,一律2-3港元,小孩老人1.2港元,伴隨著電車的叮叮聲,可以悠閑的欣賞沿途的市容街景,懷舊風味也很足呢。
電車在早6:00-0:00行駛,大約每幾分鐘一班。電車站通常設置在車道中央有上蓋的月臺,月臺上會有標志說明行車方向。電車是后門上,前門下,上去不用刷八達通卡,是下車的時候才需刷卡。
輪渡
輪渡主要用于在香港島和九龍島之間的往來,穿梭于維多利亞港和到達香港周邊的各種外島。香港主要輪渡服務有天星小輪,新世界第一輪渡和港九小輪。都可以刷八達通卡,也可直接購票搭乘。
出租車
在香港乘坐的士費用比較高,但是一些短程路途選擇的士是很快捷方便的。市區的士收費標準,起步價2 公里或其任何部分18港元,其后每200 米或其部分或每分鐘等候時間或其部分收費1.5港元(70.5港元以下)或1港元(70.5港元 及以上)
香港素有“美食天堂”的美譽,各式各樣的中外美食應有盡有,但最著名的還是那“港式風味”,還有異國美食,看到這些名字有木有已經開始咽口水了。
香港盛產海鮮,也是全球最大的海鮮消費地區之一,所以你隨便在香港各處都可以找到便宜好吃的海鮮。吃香港海鮮最講求的就是能吃樹食材的獨特風味和特色。在香港比較有特色的海鮮菜有清蒸東星斑魚,白芍基圍蝦,上湯龍蝦,蒸大閘蟹,清蒸鮑魚仔,姜蔥焗生蠔,豉椒炒蜆。
茶餐廳小吃是港式風味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本土美食。其中干炒牛河,云吞面和豬腸粉最為著名。干炒牛河是醬油炒牛肉河粉非常干爽可口而聞名;云吞面是混沌與面條用特殊的湯料煮制而味道鮮美;豬腸粉實際上是白腸粉,因自己可以根據喜愛的口味加上各種調料而讓人著迷。
飲品中西冷紅茶是港式奶茶的代名詞,絲襪奶茶也是港式飲品中的代表,因其紅茶在布袋中沖泡染成棕色,布袋又因長時間沖泡而拉長,像極絲襪而得名。咖啡加奶茶制成的鴛鴦也是有名的獨特飲品。
燒臘是繼粵式飲茶之后,世界有名的廣東美食代表,又以香港人做燒味食品評價最高,所以來到香港一定要好好品味一番。燒臘包括燒鵝、乳鴿、乳豬、叉燒以及一些鹵水菜式。一般是腌制后爐烤,皮脆肥美,略帶甜口。燒臘飯約35元港幣一盤,點烤鵝或烤乳豬價位會更高。
港式甜品風靡全球的華人地區,人在香港不能錯過正統又便宜的各種港式甜點。菠蘿包是香港具代表性的甜面包,因面包頂層蓋上由面粉、雞蛋、糖、豬油制成的外皮,經烘焙過后成金黃色脆皮,形似菠蘿而得名。雙皮奶奶味濃醇,是質地極嫩的奶酪,入口即化,是香港人超愛的甜品之一。
美食聚集地
廟街
廟街是香港一條富有特色的街道,以販賣平價貨品的夜市而聞名。廟街內有很多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吃的攤檔,包括海鮮,煲仔飯及各類面食等等,價格經濟實惠。
地址:香港九龍油尖旺去油麻地
交通:乘坐地鐵在佐敦站下車即可到達
西貢海鮮街
香港西貢半島是吃海鮮的絕好地點,遠離喧囂,風景優美。這里的海鮮非常有名,當地以其地道手法烹調的海鮮不可錯過,如蒜蓉蒸蝦、炒墨魚和咖喱蟹等,人均約200-300元。
交通:在鉆石山港鐵站乘1A號/1M號專線小巴往西貢總站
銅鑼灣
銅鑼灣是有名的購物區,所以大量的人流也使得這里的餐飲業十分發達。渣甸坊、時代廣場、波斯富街、利舞臺廣場和百德新街餐飲店林,有充滿地道香港風味的大排檔、茶餐廳、涼茶鋪、粥面店、燒味店、甜品店,也有西式菜館、臺式小吃店、日本壽司店、精致的咖啡廳,豐儉由人。
交通:銅鑼灣位處中區海底隧道香港島出口,有多條巴士及小巴線途經,更有地鐵直達,交通非常方便。
香港向來都有“購物天堂”的美譽,來到香港購物行程必不可少。在香港,數碼產品,名牌和奢侈品,化妝品,相比內地價格都要低,是搶便宜血拼的好目標。
香港的數碼產品主要是便宜而且款式新,樣式非常齊全,全球同步上市。在香港購買iPhone,ipad,itouch等高端數碼產品非常劃算。
在香港有很多便宜但保證是正品的化妝保養品專賣店,特別是國外品牌的化妝品確實比大陸便宜很多,來港一次,不妨為自己和親友購買一些,也提升了香港游的性價比。
在香港選購珠寶首飾是不錯的選擇,價格相對內地也便宜很多,款式需要耐心挑選總會淘到自己喜愛的一款。在香港購買鉆石很劃算,設計的款式比內地時尚且新潮,質量和價格與內地的相比都更能吸引消費者。
來香港游玩一番總要為自己和親朋好友帶些紀念品回家,蛋卷、鳳凰卷是港澳地區著名的小吃和伴手禮,帶回家與朋友、同事分享必定大受歡迎。
購物天堂
銅鑼灣
香港銅鑼灣是香港最主要的購物區之一,集中了很多購物中心,是中高檔名牌的集散地和青春潮流時尚商業區,是每位去香港旅游的朋友不可錯過的購物寶地。
加連威老道
香港尖沙咀是九龍最繁華的商業及娛樂購物區,也是香港的文化中心之一,位于彌敦道。彌敦道以西為中高級品牌的多樣化購物區,彌敦道以東是主要是潮流購物的圣地。
旺角
位于九龍西,十分繁榮,可以說是九龍的“不夜天”。區內有不少特色的街道,如花園街雀仔街,女人街,廟街等。這里的商場也各有特色,信和中心,先達廣場和潮流特區,專門購買潮流物品和新興玩意等。
香港,購物與美食、游樂場與自由港,潮流和傳統交融在這里,它是東西方文化碰撞出的小世界。
最佳旅游時間
秋冬季節最佳,香港秋季相對涼爽,冬季暖和,而且冬天圣誕至春節期間是大減價時期,很適合購物。
建議旅游天數 5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迪士尼樂園;D2.海洋公園——香港杜莎夫人蠟像館——太平山;D3.尖沙咀——星光大道——維多利亞港;D4黃大仙——西貢;D5.銅鑼灣——蘭桂坊。
注意事項
1、請確保您持有有效的《往來港澳通行證》,并附有效簽注。
2、請預先安排交通,在選擇入境口岸時應考慮不同口岸所需輪候過關時間,中國客運碼頭、港澳碼頭及港鐵紅磡站是較佳選擇。
3、香港部分商店、百貨公司、便利店及貼有銀聯標識的特約商戶接受人民幣付款消費,您亦可從貼有銀聯標識的自動提款機,提取每日不超過等值5000元人民幣的港幣現鈔。
4、旅客經陸路或水路到香港,大部分旅客均能在30分鐘內辦妥出入境手續。但在入境繁忙時間,旅客輪候過關所需時間可能稍長于30分鐘。
5、到香港旅游,春季可以穿薄外套或毛衣。夏季炎熱潮濕,有時會出現驟雨和雷暴,帶些短襯衣、棉質衣裙,還應準備好外套和雨具。秋季風和日麗,適宜穿襯衣、毛衣及輕便外衣。冬季干燥稍冷,選擇套裝、薄毛衣、大衣比較合適。
6、特別要注意得是,每年的5月下旬至9月中旬,是香港的臺風季節。一般情況下,3級臺風不要出遠門,而8級臺風時商店、銀行等營業場所都要關門,這個時候最好呆在房間里。
香港,全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地處珠江口以東,瀕臨南中國海,與深圳市隔深圳河相望;是世界上最大最繁忙的國際大都市之一。
風土人情
地理氣候
【地理】香港,繁華的國際化大都市。在中國廣東省珠江口以東,由香港島、九龍半島、新界內陸地區以及262個大小島嶼(離島)組成。九龍及香港島之間的維多利亞港,因港闊水深、有利船只航行,獲譽為世界三大天然良港之一。
【氣候】香港屬亞熱帶氣候,全年的氣溫較高。夏天炎熱且潮濕,冬天涼爽而干燥,但很少會降至5℃以下。五月至九月間多雨,有時雨勢頗大。夏秋之間,時有臺風吹襲,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臺風較多的季節。
節日
香港的公眾假日融合了東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別是:元旦日,農歷新年(3天),清明節,復活節(3天),五月一日勞動節,農歷四月初八佛誕,農歷五月初五端午節,七月一日特區成立紀念日,中秋節翌日,十月一日國慶節,重陽節,圣誕節(2天)。香港長期以來把具有中華文化特色的傳統節日列為假日,也深深影響了內地,中國內地于2009年起把部分的中國特色節日列為國家統一的法定假日。
宗教
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幾乎都有人信奉。華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約有25.8萬人。天主教會在香港辦有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基督教1841年傳入香港 ,現已有50多個宗派,信徒28.5 萬人。它在香港也興辦學校、醫院和社會服務中心等機構。其他宗教還有: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和猶太教等。
歷史文化
香港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秦始皇統一中國后,香港隸屬南海郡番禺縣。漢朝香港隸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隸屬東莞郡寶安縣。隋朝時香港隸屬廣州府南海郡寶安縣。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寶安縣為東莞縣,香港仍然隸屬東莞縣。宋元時期,內地人口大量南遷香港,促使香港的經濟、文化得到很大發展。明朝萬歷元年(1573年),香港隸屬新安縣。香港全境的三個部分:香港島,九龍,新界,分別來源于不同時期的三個不平等條約。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后,英國強迫清政府于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原名稱《江寧條約》),只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于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后,英國逼迫清政府于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強租新界,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結束。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香港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