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著名的“中國酥梨之鄉”、“中國書畫藝術之鄉”、“中國觀賞石之鄉”、“泗州戲之鄉”。
最佳旅游時間 4-11月最佳
建議旅游天數 1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皇藏峪——五柳龍泉。
風土人情
環境氣候
宿州四季氣候變化大,冬季十分寒冷,處于冬季的時間比較長,有四個月之久;夏日炎熱,跟安徽省其他城市一樣,宿州也有梅雨期(每年的六月中旬到九月下旬)而且時間持續較長,這時的雨傘就像個貼心朋友一樣,要天天跟著你了,另外,衣服的儲備也要充足。去宿州旅游每年的春秋兩季都很合適,春秋兩季很短,氣候適宜,雨水適中,空氣潮濕。秋天是收獲的季節,在碭山酥梨種質資源自然保護區內,滿是掛果的梨樹,一眼綠蔭中又帶點星黃,很是愜意。
歷史文化
宿州市歷史悠久,人文景觀薈萃。秦漢時,已成為“舟車會聚,九州通衢之地”,隋開“通濟渠”遂成為“扼汴控淮,當南北沖要”的軍事重鎮。公元809年,唐始置宿州,秦未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農民大起義,在大澤鄉揭竿而起;楚漢相爭,垓下決戰均發生于此。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淮河戰役的主戰場,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鄧小平、劉伯承、陳毅、彭雪楓、張愛萍、張震、粟裕都曾在此戰斗過。
滄桑歷史留下深厚的文化積淀。宿州市南有陳勝、吳廣盟誓誅暴所筑的涉故臺;北有劉邦避秦兵之地,已被辟為國家級森林公園的皇藏峪;東有垓下古戰場、虞姬墓;西有李白飲酒賦詩的宴嬉臺;中有白居易寓居多年的東林草堂。孔子弟子閔子騫,“竹林七賢”中的嵇康、劉伶和后梁皇帝朱溫等均是宿州人。李白、韓愈、白居易、蘇軾等飽學之士都曾游歷或流寓于此,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詩文和遺跡。“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千古佳句就是青年白居易在宿州古符離吟成。
當代宿州英才輩出,聲名卓著者有雕塑大師劉開渠、書畫家王子云、蕭龍士、卓然、李百忍、尉天池、梅純一,哲學家孫叔平,社會學家鄧偉志,表演藝術家李炳淑、楊在葆、劉世龍等。蕭縣是著名“國畫之鄉”,墉橋區被譽為“書法之鄉”、“雜技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