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新興境內各山區鎮都植有青梅樹,但以共成鎮所產的梅子最佳,以其果肉豐厚,梅核小,人口爽脆而聞名,且含有極豐富之維生素C,以其研制的話梅,粒大肉厚,其味酸中帶甜,人口香郁持久生津,盛夏時節泡以開水沖飲,更系有解暑潤喉開胃之功用。新興話梅系著名傳統特產之一。
龐寨黑葉荔枝是郁南縣的名特產,其歷史悠久,馳名省港,具有色澤鮮艷,果肉潔白如玉,去殼后紙包過夜不濕,結實如凍膏,人口爽脆,清甜可口,果大核細,皮薄肉厚的特點,是西江一帶久負盛名的佳果,在市場上十分暢銷,其產品己形成規模。
郁南境內多棗樹,每年春節花開遍野,是年七月果實收摘。鮮棗以蔗精為主等多種配料調制,經特殊工藝處理,煉成別具地方特色之都城密棗。密棗內含豐富的植物蛋白、脂肪、糖類物質,以及含豐富的維生素和鈣、鐵等微量元素。具有清心潤肺、清涼潤喉之功效,系廣東傳統之出口名特產。
最佳旅游時間 10月至12月。
建議旅游天數 1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國恩寺——龍山溫泉
風土人情
氣候環境
云浮地處亞熱帶,橫跨北回歸線,年平均溫度22.5℃,極端最低溫度0℃,最高溫度39.1℃,氣候宜人,是全國年平均溫差最小的大城市之一。云浮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由于背山面海,具有溫暖多雨、光熱充足、夏季長、霜期短等特征。全年水熱同期,雨量充沛,利于植物生長,為四季常綠、花團錦簇的“花城”云浮提供了極好的條件。年均降雨量為1518毫米,平均相對濕度為68%。全年中,4至6月為雨季,8至9月天氣炎熱,多臺風,10至12月氣溫適中,是旅游的最佳季節
歷史文化
“云浮”作為地域之名,最早見于唐朝。《新唐書·地理志》載,唐武德四年(621年)設勤州,領銅陵、富林二縣。天寶元年(742年),將全國各州一律改稱為郡,勤州改稱為云浮郡,這是“云浮”地名的由來。
云浮縣的前身則名東安縣。東安縣的建制較晚,其經過情況如下: 明萬歷三年(1575年),聚居于羅旁山區(今羅定、云浮、郁南三縣毗連之地)的瑤、壯族人民不堪明王朝統治者的剝削、壓迫,舉行了大規模的武裝起義。四年(1576年),明玉朝派兩廣總督、都御史凌云翼統兵10余萬,進剿起義軍,經過4個月的激戰,官軍俘斬了4.3萬多名起義反抗的瑤、壯族人民,血腥鎮壓了起義運動。五年(1577年),為了加強對羅旁山區的統治,明朝升瀧水縣為羅定州,直隸廣東布政使司:析德慶州的晉康鄉,高要縣的楊柳、都騎、思勞、思辦等四都,新興縣的芙蓉一、二圖,以及瀧水縣的南鄉、富林二所地,建置東安縣(今云浮)和西寧縣(今郁南)一起歸羅定州管轄。東安縣的縣治在麒麟山(又名石麟山)旁(即今云城鎮的烈士公園一帶)。首任知縣肖元岡于同年閏八月主理建城造字的工程,經過半年許,在六年(1578年)二月,城垣建成縣衙、軍署(又名參將府)、學宮、分司、社學、倉庫等管理軍政文教錢糧的機構也先后建立起來。
民國元年(1912年),廢除了道、州、府、廳等的行政區的建制,在省之下設置若干專區,繁盛都邑設市,其余一律稱縣。原羅定州及其所轄的東安、西寧(今郁南縣)兩縣同隸西江(肇慶)專區,都是縣制。結束了羅定州長達幾百年的管轄時間!三年(1914年),當時政府鑒于全國存在3個東安縣(廣東省的東安縣,直隸省〔后改名河北省〕的東安縣,湖南省的東安縣),易生誤會,于是保留湖南的稱謂,把直隸的改名為安次縣,廣東的取古代云浮郡名為縣名,從此稱云浮縣。
1949年10月27日云浮縣解放,1958年11月與新興縣合并稱新云縣,1959年4月新云縣改稱新興縣,1961年4月恢復云浮縣建制。
1992年9月,撤銷云浮縣建制,設立云浮市(縣級)。1994年4月5日,經國務院批準,從肇慶市劃出,設立地級云浮市,轄云城區、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1]1996年1月9日經國務院批準由云城區分設云安縣,同年7月11日正式掛牌成立。至此,云浮轄云城區、云安縣、新興縣、郁南縣,代管羅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