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河北省張家口市,又稱“張垣”“武城”。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地處京、冀、晉、蒙四省市區交界處,是北京的北大門,也是歷史上兵家必爭之地,重要的地理文化名城。 全市轄4區、13縣、2個管理區,1個高新區,總面積3.7萬平方公里,分為壩上、壩下兩個不同的自然區域,總人口45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10 萬人。
張家口市是一座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北方名城,這里曾經是東方人類故鄉,是奠定中華民族融合統一的重要圣地,是中國北方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對歐貿易的重要陸路商埠,是華北地區重要工業基地。當前,張家口市正處于加快發展的關鍵時期,市委,市政府立足市情實際,提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方式為主線,圍繞科學發展、跨越趕超的總體要求,堅持“開放創新、全民創業、特色創優、富民強市”的發展總思路,把握“把劣勢轉化為優勢,把優勢發揮到極致的理念”,全力發展“4+3”現代產業,打造“京冀晉蒙交界區域中心城市”。如今“塞外明珠”張家口正以其與日俱增的獨特魅力和迅猛的發展勢頭,再現經濟強市、文化名城的偉大雄風。
張家口懷安城的豆腐皮,薄如紙張,筋似皮條,色美味香,價廉物美。用豆腐皮做的各種冷、熱、葷、素菜,其味道之香,形態之美,張家口第一美食之稱實乃名不虛傳。
剛出鍋的熏肉紅紫紫、顫巍巍、亮光光的肉皮上冒著晶瑩的小油泡,皮爛肉嫩,噴香可口,用之做盤涼菜,上面撒些綠油油的韭菜,看上去就象一件巧奪天工的精美工藝品。
一窩絲,又叫盤香餅,中國的傳統面點,是張家口懷安縣當地特色美食。具有色淡黃,味甘甜,質酥脆的特色。看似一張餅,提起一根絲,加水一碗面,色澤金黃,色香味俱佳。
莜面吃法頗多,風味各有千秋。可以加工成窩窩、魚魚、儲格等,也可以加工成烙餅、煮魚、炒面、糊糊、燕麥片、方便面等,不僅成為當地人的一種主要食品,而且是出口外銷的名牌產品。
山藥魚是張家口的著名小吃,以土豆和莜面為原料,在籠屜里蒸熟沾著湯吃,湯的佐料范圍廣,其中肉類,以羊肉湯為佳,菜類中口蘑湯算上等。
蔚縣剪紙是一種風格獨特,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民間藝術,其制作工藝在全國眾多剪紙中獨樹一幟,這種剪紙不是“剪”,而是“刻”,它是以薄薄的宣紙為原料,拿小巧銳利的雕刀刻制,再點染明快絢麗的色彩而成。
張家口口蘑是生長在張家口壩上草原的一種白色傘菌屬野生蘑菇, 一般生長在有羊骨或羊糞的地方,味道異常鮮美。
大杏扁口感屬甜酸型,營養豐富,果實個大,果肉細密、汁多、味美,酸甜適口。也可加工制成杏脯、杏醬、杏丹皮、杏汁、杏罐頭等各種食品。
柴溝堡熏肉是有名的熟肉制品,是懷安縣柴溝堡鎮的特產,它用柏木熏制而成,色澤鮮亮、爽淡不膩,味道獨特。品種主要有熏豬肉,熏羊肉、熏雞肉、熏兔肉、熏狗肉等。以“璽”字號熏肉最為有名。
有青山綠水,也有大漠孤煙,走進張家口,感受這份蒼勁。
最佳旅游時間 秋季最佳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張家口——張北草原;D2.蔚縣。
注意事項
大家在張北草原游覽時因早晚溫差較大建議多帶些衣物,戴墨鏡,涂抹防曬霜,草原天氣反復無常攜帶雨具。
風土人情
氣候特點
張家口市屬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晝夜溫差大,冬季寒冷,夏季涼爽,獨具特色。氣候特點是:全市年平均氣溫7.8℃,比常年偏高1.6℃,是1962年以來最暖的年份;全市年平均降水量349.7毫米,比常年偏少10.8 %;全市年平均日照時數2784小時,比常年偏少3%。按照氣候異常度的劃分標準,氣溫屬于偏高年份;降水大部地方屬于正常略偏少年份,西北部屬于偏少年份;日照屬于正常年份。
文化藝術
張家口市地處京,晉,蒙,冀交匯處,在漫長的歷史文化積淀中形成了特有的地方文化特色和風味小吃特色。能讓您享受到別具一格的旅游休閑體會。漢文化中的晉、京、冀文化通過張庫大道交匯于此,既帶有中原文化的鮮明特色,又不失獨具一格的文化情調。來張家口,不得不聽的是口梆子,不得不看的是二人臺,不得不買的是蔚縣剪紙(全國唯一的一種以陰刻為主的點彩剪紙),不得不品的是壩上莜麥,另外,張家口因自古依托三省(冀、京、晉)一壩(壩上草原,蒙古草原),其文化中自然少不了三省文化的烙印。河北梆子,山西梆子,京劇,相聲等在張家口也有相當的發展和傳承。
歷史文化
張家口是一座有著輝煌革命歷史的城市。革命先驅李大釗曾在這里召開西北農工兵代表大會,愛國將領馮玉祥在這里組建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解放戰爭時期,這里是晉察冀邊區黨政軍機關所在地;解放初期,這里是察哈爾省會所在地,因此而享有“邊區首府”、“第二延安”、“文化城”、“東方模范城市”等多種美譽。這方熱土,曾培育出“狼牙山五壯士”之一的馬寶玉、舍身炸碉堡的全國戰斗英雄董存瑞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在長期的革命斗爭中,張家口的廣大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為了民族的解放、國家的昌盛、人民的幸福,不屈不撓,英勇奮斗,為張家口的歷史譜寫了壯麗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