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肉心水酥是普洱地區的傳統名菜,以墨江的較有名。特點是既泡又酥,又香又甜,既是菜又是湯,男女老少均愛吃。原料為瘦豬肉、花生仁、雞蛋、面粉等,拌好后放入油鍋炸至微黃取出晾干,然后放入清雞湯或豬排骨湯中煮至浮起,再撒進味精、胡椒粉,然后舀入裝有豌豆尖的菜碗里即成。當地人稱之為“壓桌菜”。
雞豆腐是思茅的一道傳統名菜,原料主要是雞肉和雞蛋。成品狀如水豆腐,撒上備好的蛋片絲、火腿絲、蔥花等佐料即成。食用時用羹匙盛起品嘗,味道鮮而微甜,男女老少均愛吃,營養價值很高,到思茅的人都喜歡嘗一嘗。
“米干”即昆明叫的卷粉,廣東人叫的腸粉,都是現蒸熱賣。普洱地區寧洱縣城的豆湯米干遠近聞名,原料為用當地干豌豆磨成的豆面粉,經種種工序做成新鮮米干并切成條絲狀,放人碗中舀入豌豆面糊湯,并加上韭菜、豆芽、姜蒜湯、醬油、味精、麻油、油辣椒等佐料,配以一碟泡腌蘿卜或泡腌京白菜即配套成了寧洱豆湯米干,吃起來松軟可口而鮮甜。
雞肉爛飯是普洱地區西盟縣佤族待客的上品,具有清香酸辣,和胃生津,山野味十足的特點。其主要原料為雞肉、大米、酸筍等,加之姜、芝麻、辣子、花椒、木漿子、香茅草、細鹽、大煙子、蘇子等位料,并不斷地攪拌,待飯煮成稠糊狀即成雞肉爛飯。普洱洗馬河公園民族風情園內的佤族風味樓上,即可品嘗到這種美味佳肴。
火燒豬是景東縣彝族的一道地方民族名菜,據說這種燒烤烹調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火燒豬吃起來酥脆、清香可口,保持了原汁原味,新鮮而純正,是彝族人民在喜慶或宴請貴客時出手的一道佳肴。
普洱茶主要產于今普洱地區,自古便享有盛名,清代云南即以普洱茶作歲貢上貢清皇朝。普洱茶通常分為散茶與緊壓茶二種,其中緊壓茶包括寧洱沱茶、方茶、圓茶(七子餅茶)、球茶、餅茶、團茶、貢茶等式樣。初制的普洱毛茶分為春、夏、秋三個規格。春茶又分為“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夏茶又稱“二水”,秋茶稱“谷花”。其中以春尖與谷花品質為最佳。
墨江山高林茂,盛產竹篾。墨江篾編工巧細膩,歷史悠久,細花篾帽、細花背簍就是其中代表。細花篾帽為金竹篾片編織的圓形雨帽,做工精細,用薄如紙的篾片和細如棕絲的篾絲編織成各種花紋圖案,涂以桐油,哈尼族特有的精制手工藝品。細花背簍用竹篾片、篾絲編成,上口大,底部小,身涂桐油,配上藤篾細片或棕絲織成背帶,小巧玲成,惹人喜愛,是哈尼族青年常用的定情物,由于質地堅韌。一個細花背簍往往可以與一對情人相伴終生。
普洱木雕融合了劍川木雕和浙江東陽木雕的優點,形成了獨特、新穎的藝術風格。普洱地區旅游木雕廠生產的各類木雕工藝品,是使用香柏木、花梨木、紅梅嘎等優質木材雕刻而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與越南、老撾接壤,山深林密,氣候濕熱,是云南野生藤條特產區。江城藤編生產歷史悠久、種類多、工藝好。主要產品有藤包椅、藤沙發、單背椅、藤茶幾、自行車小藤椅、藤席等。其特點是輕便牢固,自然清新。
普洱故鄉,集“山、水、林、洞、寺、碑”旅游特色為一體,具有少數名族風情。
最佳旅游時間
四季皆宜,寧洱是個四季如春的地方,無嚴寒,無酷暑,溫暖濕潤。
建議旅游天數 1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普洱——寧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