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普洱市擁有自己的民航機場——思茅機場。思茅機場位于普洱市西郊兩公里,在無量山東南麓,目前開通有來往昆明的航線。其他城市的游客可以先前往昆明,然后轉(zhuǎn)機飛往普洱。
普洱市目前沒有客運火車,需要乘坐火車的游客可以在昆明下車,再轉(zhuǎn)乘汽車前往普洱。
公路運輸是普洱境內(nèi)最主要的交通方式,從普洱乘坐長途汽車可以到達昆明、西雙版納、景谷、墨江、江城、景東、開遠、綠春、河口、下關、臨滄等地。
普洱和昆明之間,每天都有很多班車,全程524公里,半數(shù)路程為高速公路。西雙版納景洪至思茅的班車每天也有很多。從思茅汽車客運站每天有許多發(fā)往下轄各縣的班車。
普洱當?shù)亟煌?/span>
公交
普洱市內(nèi)共有5路公交車,市區(qū)內(nèi)的景點、公園等可乘公交車到達。
出租車
普洱市出租車起步價5元/3公里,之后視車型不同每公里1.2元或1.4元;每等候5分鐘加收0.5公里租價的等候費;凌晨零點至6點,起租收費標準為10元。
普洱當?shù)仫嬍骋怨嶙濉⒁妥搴痛鲎宓乃崂笨谖稙橹鳎缈倦u、烤魚、檳榔芋和山藥等等,比較獨特而且價格不貴。
肉心水酥是普洱地區(qū)的傳統(tǒng)名菜,以墨江的較有名。特點是既泡又酥,又香又甜,既是菜又是湯,男女老少均愛吃。原料為瘦豬肉、花生仁、雞蛋、面粉等,拌好后放入油鍋炸至微黃取出晾干,然后放入清雞湯或豬排骨湯中煮至浮起,再撒進味精、胡椒粉,然后舀入裝有豌豆尖的菜碗里即成。當?shù)厝朔Q之為“壓桌菜”。
雞豆腐是思茅的一道傳統(tǒng)名菜,原料主要是雞肉和雞蛋。成品狀如水豆腐,撒上備好的蛋片絲、火腿絲、蔥花等佐料即成。食用時用羹匙盛起品嘗,味道鮮而微甜,男女老少均愛吃,營養(yǎng)價值很高,到思茅的人都喜歡嘗一嘗。
“米干”即昆明叫的卷粉,廣東人叫的腸粉,都是現(xiàn)蒸熱賣。普洱地區(qū)寧洱縣城的豆湯米干遠近聞名,原料為用當?shù)馗赏愣鼓コ傻亩姑娣郏?jīng)種種工序做成新鮮米干并切成條絲狀,放人碗中舀入豌豆面糊湯,并加上韭菜、豆芽、姜蒜湯、醬油、味精、麻油、油辣椒等佐料,配以一碟泡腌蘿卜或泡腌京白菜即配套成了寧洱豆湯米干,吃起來松軟可口而鮮甜。
火燒豬是景東縣彝族的一道地方民族名菜,據(jù)說這種燒烤烹調(diào)已有500多年的歷史,火燒豬吃起來酥脆、清香可口,保持了原汁原味,新鮮而純正,是彝族人民在喜慶或宴請貴客時出手的一道佳肴。
三尖角粑粑是普洱地區(qū)景東、鎮(zhèn)沅、景谷、墨江、思茅一帶流行的食品,是其特點是狀如菱角,薄如蟬翼,口感柔和,糯而不膩。原料為優(yōu)質(zhì)糯米和大米,混合磨漿,再經(jīng)過蒸、調(diào)等工序做出成品來包餡料。若吃咸味的,就用火腿、鮮肉、韭菜末等做成咸餡。要吃甜的,就用白糖、蜂蜜、核桃、花生、芝麻、雞冠油做成甜餡。最后用三指擠捏成三角狀,形如菱角,以芭蕉葉做墊,放在甑子內(nèi)蒸熟后即可食用。
普洱茶主要產(chǎn)于今普洱地區(qū),自古便享有盛名,清代云南即以普洱茶作歲貢上貢清皇朝。普洱茶通常分為散茶與緊壓茶二種,其中緊壓茶包括寧洱沱茶、方茶、圓茶(七子餅茶)、球茶、餅茶、團茶、貢茶等式樣。初制的普洱毛茶分為春、夏、秋三個規(guī)格。春茶又分為“春尖、春中、春尾”三個等級。夏茶又稱“二水”,秋茶稱“谷花”。其中以春尖與谷花品質(zhì)為最佳。普洱茶屬重發(fā)酵茶。散茶外形條索粗壯肥大,色澤烏潤或褐紅,滋味醇厚回甘,具有獨特的陳香氣,耐貯藏、愈久愈醇、堿度愈高,品質(zhì)愈好,適用于烹用泡飲,具有解酒、清食、去油解膩、化痰、減肥等功效。
墨江山高林茂,盛產(chǎn)竹篾。墨江篾編工巧細膩,歷史悠久,細花篾帽、細花背簍就是其中代表。細花篾帽為金竹篾片編織的圓形雨帽,做工精細,用薄如紙的篾片和細如棕絲的篾絲編織成各種花紋圖案,涂以桐油,哈尼族特有的精制手工藝品。細花背簍用竹篾片、篾絲編成,上口大,底部小,身涂桐油,配上藤篾細片或棕絲織成背帶,小巧玲成,惹人喜愛,是哈尼族青年常用的定情物,由于質(zhì)地堅韌。一個細花背簍往往可以與一對情人相伴終生。
普洱木雕融合了劍川木雕和浙江東陽木雕的優(yōu)點,形成了獨特、新穎的藝術風格。普洱地區(qū)旅游木雕廠生產(chǎn)的各類木雕工藝品,是使用香柏木、花梨木、紅梅嘎等優(yōu)質(zhì)木材雕刻而成。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與越南、老撾接壤,山深林密,氣候濕熱,是云南野生藤條特產(chǎn)區(qū)。江城藤編生產(chǎn)歷史悠久、種類多、工藝好。主要產(chǎn)品有藤包椅、藤沙發(fā)、單背椅、藤茶幾、自行車小藤椅、藤席等。其特點是輕便牢固,自然清新。
最佳旅游時間 四季皆宜,春夏最佳。
建議旅游天數(shù)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娜允古鎮(zhèn)→上城佛寺;D2.孟連宣撫司署→中城佛寺→孟連大金塔。
普洱市曾是“茶馬古道”上的重要的驛站。由于受亞熱帶季風氣候的影響,這里大部分地區(qū)常年無霜,是著名的普洱茶的重要產(chǎn)地之一,也是中國最大的產(chǎn)茶區(qū)之一。
風土人情
氣候環(huán)境
普洱位于云南西南部,云貴高原邊緣,海拔由高到低,地形復雜,所以立體氣候明顯。普洱總體屬于亞熱帶氣候,最熱時間是5月和6月,平均氣溫在18℃-25℃之間。這里降水充沛,光熱條件良好,特別適宜熱帶亞熱帶生物生長,因此普洱是一個植被豐富、特產(chǎn)眾多的地區(qū)。
藝術
思茅地區(qū)的布朗族、佤族、彝族、苗族等民族中過去流行著占卜雞卦的習俗,即以看雞頭、舌、嘴、骨、眼及雞蛋等推斷吉兇,仲裁有罪與否。各民族擇其不周部位問卜。布朗族、彝族以殺雞取出腿骨,以竹簽或蓍草插入骨孔,看雞卦是否相通以及相通的孔有多少,竹簽倒向何方來定吉兇,如不通,則不能出遠門,不能與某人相交。佤族是用預先推備好的竹簽將雞刺死,抽出雞股骨,按左股骨在左,右股骨在右的秩序把下端捆在一起,呈“v”字形,以確定吉兇。苗族是挑選一只公雞,宰殺煮熟,將兩只雞腿割下,剔凈肉后,看兩根腿骨中的間隙大小,長短是否一致,若一致,表示兆頭好,若不一致,則視為兆頭不妙。現(xiàn)今這種雞卦占卜風俗在各民族中在逐漸改變。思茅彝族主要分布在景東、鎮(zhèn)沅、景谷、江城等縣。主要節(jié)日:有火把節(jié),少年牧羊節(jié)。
歷史文化
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東漢時期,普洱的茶葉栽培、加工、銷售便初具規(guī)模。茶葉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為普洱帶來了豐厚的經(jīng)濟利益。在茶葉交易的鼎盛時期,全國各地的茶商云集普洱建立商會,商貿(mào)晝夜互市。茶葉的栽培、加工、商貿(mào),還促使茶文化飛速發(fā)展,為普洱打造出濃厚的地方文化氛圍。”
一千多年前,普洱茶便少量遠銷至吐蕃(西藏),逐步成為以奶酪、肉食為主的少數(shù)民族消除油膩的生活用品,故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和“一日無茶則瀉,三日無茶則病。”之說。歷代統(tǒng)治者為了廉價購買戰(zhàn)馬,采取嚴格控制茶葉商貿(mào),以茶換馬的方式間接控制、治理邊地。茶葉因此成為緊俏商品,于是,普洱茶的栽培、加工、商貿(mào)得到空前的發(fā)展。清乾隆九年,普洱茶因被定為“貢茶”而更是名揚四海,乃至《紅樓夢》、《本草綱目》、《戰(zhàn)爭與和平》等名著名典也收錄了普洱茶之名。
茶,這一古老的經(jīng)濟作物,經(jīng)歷了從藥用到食用的演變,乃至成為人們喜愛的飲料,追其歷史已有兩千多年之久。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品飲、利用、開發(fā)以及對茶文化的形成和發(fā)展上,為人類文明史留下絢麗奪目的一頁。追本溯源,世界各國引進的茶種,采用的茶樹栽培方法,茶葉加工的工藝,茶葉品飲的方式,以及茶禮茶儀、茶俗茶風、茶藝茶會、茶道茶德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我國傳播出去的。
普洱作為茶的故鄉(xiāng),不僅因為存在最原始的野生大茶樹,更重要的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普洱在茶葉栽培、加工、茶質(zhì)檢測中,逐漸形成獨特的風格,演變出光彩奪目、千姿百態(tài)的茶文化。
經(jīng)過近幾年的研究、開發(fā),普洱人已賦予普洱茶更多、更深的內(nèi)涵。如今,普洱茶不再是單純的解渴飲品,如果您想更深一步地了解普洱茶的今天、更深一層地了解普洱茶的功效、或是多了解一些飽含茶韻的茶馬古道,那么,請您走進——普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