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珠海成為連接海內外的橋梁與樞紐。游客可以通過航空、公路、鐵路、水運等多種方式到達珠海。珠海市內的交通方式主要有公交車和出租車兩種,可以便捷地到達各個景點。
珠海已開通飛往全國30多個城市的航線,位于珠海市金灣區五八七縣道。
珠海是幾個經濟特區中唯一一個沒有鐵路的城市,選擇火車的游客可以取道廣州。在廣東省汽車站、廣州市汽車站、廣州東站都有大巴直達珠海,65元/人,2小時到2.5小時到達。目前,珠海市內的火車票代售點已增至十幾處,發售各車次車票,但均不辦理退票。
珠海高速公路發達,每天有多班豪華巴士往返于省內外,從珠海到廣州的高速公路非常方便,車程在1個多小時。珠海市內主要有3個長途汽車客運站,分別為:珠海長途客運站、歧關長途客運站以及拱北長途客運站。
珠海的九洲港是華南地區與亞太地區的海上交通樞紐,與省內外各大港口及香港、澳門直接通航,每天都有船班往返于香港、深圳和珠海之間。
珠海當地交通
公交
珠海公交車上的語音系統以普通話、粵語雙語報站,部分車輛加設英語,方便各地游客到珠海游玩。珠海市公交IC卡一般在區里的社會服務中心辦理,充值點主要有香洲總站、交通銀行、揚名廣場等。
出租車
珠海擁有出租的士1000多輛,實行“招手即停、明碼標價”的服務。起步價為10元,此后每公里2.4元。晚上12點后起步價調整為13元,也可以和司機議價。如遇到收費不合理或服務質量惡劣,可根據的士上所標明的投訴電話去投訴。
“住海邊、玩海面、吃海鮮”。這幾句時時掛在珠海人嘴邊的話簡單卻道出了珠海人的生活特色,吃喝住玩無不與海相關。在這里品嘗珠海盛產的鮮蠔、膏蟹、龍蝦、海膽、狗爪螺、將軍帽等水產品,既新鮮又便宜。
美食推薦 珠海膏蟹 斗門河蝦 白蕉禾蟲 南屏脆肉鯇 白藤蓮藕
珠海地處珠江和西江的出海口,咸淡水交界,海岸線長,灘涂廣闊,這里盛產的蠔和白蜆是膏蟹的上等食料,加上沿岸工業污染少,出產的螃蟹沒有內河和淡水湖生 產的螃蟹那種泥草腥味。
斗門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咸淡水適度的水域,最有利于河蝦的生長。因此,斗門的著名土特產沙蝦具有鮮、甜、美、脆等特點,是食客推薦的美食,配以海鮮醬油,味道鮮美。
通常的做法有白灼、椒鹽、鹽焗等,春耕后是沙蝦生長的好時機。
珠海斗門白蕉咸淡水交界,河涌眾多,自然生態環境保護良好,盛產優質禾蟲。白蕉禾蟲可以炒、炸、熏、蒸、生曬、腌制、煲湯,味道鮮美,富含蛋白質,是一種風味獨特的食品。
南屏脆肉鯇是用特殊方法配養出來的鯇魚,肉質脆而爽口,因產于南屏而出名。鯇生活在淡水中,是中國特產的重要魚類之一,亦稱“草魚”。南屏水庫水質清新、溶氧充足,滿足脆肉鯇配養條件。脆肉鯇的營養價值是極其之高的。
生長于白藤湖內的純天然無公害的、獨特的滋補保健的農作物,以肥碩、多粉、松化無渣馳名,在港澳有盛譽,并以之匱贈親朋。大凡酒席宴客,無不推出。其做法主要有“火腩燜蓮藕”、“田雞燜蓮藕”。
美食聚集地
美食一條街
珠海市內也有幾個知名的風味食街包括銀都食街、青藍山莊美食一條街、口岸廣場食街、百貨廣場澳門街、中華美食城等。其中銀都食街是一條古色古香的食街,據說食街的設計還是來自“清明上河圖”的啟迪,既有庭院長廊式的古式餐廳,又有現賣現烹的大排檔,讓人感覺似乎走進古代的鬧市,別有風味。
灣仔海鮮自助一條街
在珠海吃海鮮有很多地方可去,海鮮酒樓成行成市。但是灣仔漁人碼頭卻是一個獨具魅力的地方。這里是一條不大的老式街道,與澳門只有一河之隔。街道兩邊都是各種各樣的海鮮攤檔,價格便宜。
珠海的水產品極為豐富,主要特產有疊石蠔油、珠海肥蟹、黃金風鱔、橫山粉葛、白藤草織品、小托山桔、黃楊荔枝、灣仔鮮花等。另外,珠海市區繁華熱鬧,商場眾多,很多商業街和大型百貨商場,融購物和休閑于一體。
由于珠江口西岸處于咸淡水交界地帶,故珠海鮮蠔個大肉肥,含有豐富蛋白質和礦物質。
特別是疊石蠔油,暢銷港澳、東南亞及檀香山等地,來到珠海一定要買一些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
黃楊荔枝產于黃楊山西側的果木林場及蓮溪東灣鄉。果體特大,肉厚,呈翠玉色,透明,脆嫩爽口,清甜如蜜。
小托山桔因盛產于珠海斗門黃楊山東側之小托山上而得名。果皮含有芳香油,可食用及作調香原料,有化痰止咳、利水通尿、開胃祛疳的功效。另外,制作盆景可作觀賞,是珠海年花市場的一個傳統品種,頗受歡迎。
灣仔原來是漁村,城市化之后,原來的漁民多數開始從事咸魚腌制和銷售,形成了現在的灣仔咸魚品牌,是珠海頗具特色的旅游產品。
購物天堂
拱北商圈
拱北商圈由迎賓路、粵海東路、情侶南路、拱北口岸圍合而成,是珠海商業發展較早、最為繁華的區域。
灣仔海味市場
灣仔海味市場位于灣仔碼頭對面,這里鋪位十分整齊,主要經營海味干貨,如魚翅、鮑魚、海參、咸魚、瑤柱、魷魚等。還有一些小飾物如珍珠項鏈、奇形貝殼、特色耳環等。由于這個市場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因此受到來珠海游玩的游客的極大歡迎。
坐落于珠江口西岸的一座“百島之市”,毗鄰澳門使她成為經濟特區,典型的亞熱帶風光、寧靜休閑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對她流連忘返。
最佳旅游時間
四季皆宜,春秋最佳。珠海全年溫暖濕潤,冬天不冷,夏天不熱,一年四季都讓你流連忘返。
建議旅游天數 2天
建議游覽順序
D1.情侶路——珠海漁女——圓明新園——灣仔;D2.東澳島。
注意事項
1、穿著建議
春天:長袖襯衫、毛衣、夾克,最好準備一件薄外套。
夏天:短袖衣物即可,但是夏季多雨記得帶好雨傘。
秋天:和春天相似,早晚溫差較大,建議還需要準備好薄外套。
冬天:偶有陣寒,著薄棉襖,戴手套圍巾為宜。
鞋子要以舒適的運動鞋、平底鞋為宜,還可以多帶一雙柔軟的拖鞋或沙灘涼鞋,因為珠海到處可以看到沙灘。最好不要穿新鞋出游。
2、購物建議
在當地購物,為了維護您的切身利益,記得索取正規發票,如實在沒有發票的,建議您不要購買。
3、關于從珠海去澳門
到了珠海去澳門,路程很近,交通方便。去澳門要到拱北口岸、橫琴口岸或灣仔出關,不過事先要辦理好港澳通行證及澳門簽注。
珠海為珠江口西岸的核心城市,新型花園城市;珠海屬國家新頒布的“幸福之城” ,所以在中國有“浪漫之城” 的稱號。
風土人情
地理氣候
珠海地勢平緩,倚山臨海,海域遼闊,百島蹲伏,有奇峰異石和秀美的海灣、沙灘。內陸由鳳凰山、將軍山兩大山系的山地丘陵及海岸、平原所構成。最大的海島是三灶島,面積約78平方公里。珠海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冬無嚴寒,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常受南亞熱帶季候風侵襲,多雷雨。
名稱由來
珠海位于珠江口的西南部,因位于珠江注入南海之處而得名。唐宋以前,西北江三角洲的濱海線處于五桂山(今中山市境內)以北,珠海全境為散落在珠江河口外的偏僻海島。
有關珠海地名出處的傳說頗多,但最經得起推敲的還應該是從地理角度給予的釋義。珠海唐家與伶仃洋之間海域,古代就被當地居民稱之為“珠海”。在《唐氏族譜》上,有人取名為“唐珠海”(明朝永樂年間)。民國初年唐家三峰小學的《校歌》中,其歌詞有“前環珠海,后枕鵝峰”之句。可見這片海域早已有“珠海”之稱。因此,珠海建縣時,由于這一地區位于珠江出海之處,故稱之為“珠海”。
歷史文化
珠海在公元前221年隸屬南誨郡番禺縣,漢朝隸屬番禺縣,晉至陳朝隸屬東官郡,隋朝隸屬寶安縣,唐代隸屬東莞縣轄。當時在今山場村設立文順鄉,是香山地區最早的行政機構。
宋朝以后,因這里鹽業和銀礦業興旺,開始在山場村設置香山鎮。至紹興二十二年(1152年)設置香山縣,隸屬廣州府,沿至元、明、清三代;明末在前山筑城池,稱“前山寨”,既是軍事要塞,又兼管澳門和前山行政、外交事務。
辛亥革命以后,香山縣隸屬廣東省。1925年4月15日為紀念孫中山易名中山縣。隸屬第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0--1934年中山縣政府設在唐家。
1949年10月30日,珠海內陸地區解放,1950年8月3日萬山群島海島地區解放。1951年1月,從中山縣劃出雞頭角、涌口山、萬山群島、淇澳島,從東莞縣劃出萬頃沙、五涌、一涌、龍穴島,從寶安縣劃出內伶仃、固戊、蛇口、鹽田、外伶仃島、佳蓬列島等組成廣東省人民政府海島管理局珠江分區,后改為珠江專區海島管理處,隸屬珠江專署。1952年7月,海島管理處移交給中山縣,同年10月,在唐家鎮設立漁民區人民政府,管理48個大小島嶼和海灣。為加強海邊防管理,發展漁農業生產,經政務院批準,于1953年4月20日成立珠海縣,由原中山、寶安、東莞縣劃出部分沿海地區和海島組成,隸屬粵中行署,縣址設在唐家。1959年3月并入中山縣。8月,成立珠海工委。1961年4月,恢復珠海縣建制,縣址設在香洲。1979年3月5日,珠海縣改為省轄市建制。
1980年8月,在珠海設立經濟特區。1983年5月,斗門縣劃歸珠海市轄。1984年6月,在原珠海縣范圍管轄區域設立香洲區,為縣一級建制。以后珠海境內由廣東省管轄的紅旗、平沙農場劃歸珠海,2010年是珠海30周年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