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恭王府,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清代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王府,位于北京什剎海的西南角。
恭王府曾先后作為和珅、永璘的宅邸。1851年恭親王奕訢成為宅子的主人,恭王府的名稱也因此得來。恭王府歷經(jīng)了清王朝由鼎盛而至衰亡的歷史進程,承載了極其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故有了“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說法。
恭王府作為清朝親王的府邸,其建筑布局規(guī)整、工藝精良、樓閣交錯,充分體現(xiàn)了皇室輝煌富貴的風范和民間清致素雅的風韻。
恭王府規(guī)模宏大,分為府邸和花園兩部分,擁有各式建筑群落30多處。造園模仿皇宮內的寧壽宮。全園以“山”字型假山拱抱,山頂平臺,成為全園最高點。居高臨下,可觀全園景色。
恭王府是清道光帝第六子恭忠親王府第。前身為乾隆時大學士和珅的邸宅。嘉慶四年(1799年)和珅獲罪,邸宅入官,嘉慶帝將其一部分賜給其弟慶僖親王永璘,是為慶王府。以后咸豐將慶王府收回,轉賜其弟奕訢,是為恭王府。咸豐、同治年間曾整修,并在府后添建花園。
清室覆亡后,府邸的產權曾歸屬輔仁大學,20世紀90年代,恭王府花園對外開放,2008年恭王府完成府邸修繕工程后,全面對外開放。
王府占地約3.1萬平方米,分為中、東、西、三路建筑,由嚴格的軸線貫穿著的、多進四合院落組成。府邸不僅寬大,而且建筑也是最高規(guī)制。明顯的標志是門臉和房屋數(shù)量。親王府有門臉五間,正殿七間,后殿五間,后寢七間,左右有配殿。低于親王等級的王公府邸決不能多于這些數(shù)字。房屋的形式、屋瓦的顏色也是不能逾制的。恭王府的中、東、西三路各有三個院落,其中每一路的后兩個院子是人們要游覽的主要區(qū)域。
由于恭王府府邸和花園設計富麗堂皇,齋室軒院曲折變幻,風景幽深秀麗,昔日有碧水瀠洄并流經(jīng)園內,因此,一向被傳為《紅樓夢》中的榮國府和大觀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