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安順場位于四川省西南部的大渡河中游南岸,距石棉縣城11公里。是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革命紀念地, 后被正式命名為四川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全國中小學生百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安順場原名紫打地,地勢險要。清代同治二年5月,太平天國翼王石達開在此全軍覆沒。1935年5月,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在此強渡大渡河成功,安順場由此載人中國革命史冊,1980年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渡口遺址建有“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安順場建有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室,陳列紅軍用過的兵器、馬燈等實物47件、圖片80幅,還有劉伯承、聶榮臻等老一輩革命家的題詞。翼王亭屹立于石棉縣城北、大渡河鐵索橋畔的石兒山上,為紀念石達開兵敗大渡河而建,亭為六角形,四方有吳王靠和坐檻,豎《翼王亭記》石碑,亭外尚有紀念翼王石刻碑文20余通,亭下危巖懸壁,大渡河波濤洶涌,驚濤拍岸,蔚為壯觀。
安順場遺址
為了紀念中國現代革命史上這一光照千秋的不朽歷史篇章,60年代初,在這里建起了占地面積達200平方米的“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碑”,碑高6.26m,采用灰色花崗巖雕刻而成。碑體正面為半圓雕紅軍戰士頭像,下方為十七勇士架著當地特有的翹首木船劈波斬浪強渡天險的浮雕,右側為巨手執大刀浮雕。
安順場每年接待中外參觀者達3萬人次以上,在對青少年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石棉縣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投入100多萬元,擴寬了縣城至安順場的公路,并鋪成水泥路面。同時對安順場的紀念設施建設作出了總體規劃。已新征土地2700平方米,新建了“中國工農紅軍強渡大渡河紀念館”,新增放一批珍貴文物;同時擬徹底維修紅軍渡河指揮所雕樓,修建塑有木船、紅軍勇士和船工雕塑的花崗石紀念碑。但因資金困難,總體規劃很難在短期內落到實。讓安順場這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早日展風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