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蜂桶寨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對象珍稀瀕危動物大熊貓、金絲猴及山地混合森林生態系統。蜂桶寨自然保護區位于夾金山下。面積4萬公頃,群山連綿,河谷縱橫,箭竹茂密,有珍稀動物378種,維管束植物1050種。保護區是是大熊貓的發現地。
蜂桶寨保護區位于四川省寶興縣東北部, 地處邛崍山西坡。保護區為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過渡地帶,本區自第三紀以來,地質構造運動活躍,山體劇烈抬升,河流強烈下切,形成山高坡陡谷窄地形。
蜂桶寨保護區境內北段山體海拔在4000米以上,如東北側的二十四凼海拔4896米,而南段山體均在4000米以下,南緣東河降至1000米,區內海拔相對高差達3500米。年均溫5.9~7.2℃,無霜期228~242天;年均降水量變動于700~1300毫米之間,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內主要河流為東河,全長約90公里,西岸有泥巴溝、大地溝2溝,東岸有鍋巴巖溝、黃店子溝等八溝的溝水納入。周邊的臥龍、黑水河、喇叭河三個自然保護區,形成一個保護型鐵三角,蜂桶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處在鐵三角的中心地帶,是邛崍山系大熊貓棲息地關鍵性的走廊帶,對連接邛崍山系的大熊貓棲息地,促進大熊貓種群間基因交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蜂桶寨半野生馴養場現有大熊貓、小熊貓、黑熊、馬熊、野雞、馬雞、貝母雞等多種動物可供游人觀賞。保護區管理處,建有動物馴養繁殖場,搶救室,科研陳列室。
蜂桶寨保護區國家級保護動物
保護區陸棲脊椎動物有390種, 其中獸類68種,鳥類280多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14種、魚類7種。在此地繁殖的有340種。區系的顯著特點是東亞南部的物種和中國西南高山區特有物種多。
斑尾榛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斑尾榛雞又名羊角雞。上體具相間排列的栗色、黑色橫斑;雄鳥頭頂具羽冠,頭頂、枕部深栗色,散布著黑、灰色點斑;眼后到后頸有一條褐、黑色斑點的白紋;耳羽深栗色。外側尾羽黑褐色,具狹形白色橫斑和白色羽端。雌鳥體色不及雄鳥鮮艷,眼后的帶紋淡黃綴白。斑尾榛雞生活在3000米左右的高山灌叢或針葉林中。為留鳥。
馬麝——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馬麝全身呈沙黃淡褐色,體毛粗,脆而易斷。成體背面具隱約斑點,頸紋不顯,鼻端無毛,黑色。馬麝棲息高山草甸、裸巖山地、靠山脊灌叢或草叢等地。性膽怯且孤獨,多獨居生活。活動有固定路線,行動輕快而敏捷,善于奔越懸崖峭壁,主食多種高山灌木樹葉和青草。
血雉——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血雉又名血雞。體長36~46厘米,雄鳥額、眉紋、頰黑色;頭頂灰色,部分羽毛向后延伸成冠狀。背、腰、尾上覆羽黑褐色,具白色羽干紋及灰色寬緣,最長的尾上覆羽具緋紅色邊緣;胸、脅及腰灰褐色,尾下覆羽黑褐色。雌鳥體羽大都暗褐色。血雉棲息于雪線附近的高山針葉林或針闊混交林中,隨季節變化有垂直遷移現象。
蜂桶寨保護區旅游景點
蜂桶寨自然保護區位于雅安地區寶興縣境內的夾金山北段東北坡, 距雅安市80公里。由蜂桶寨自然保護區、夾金山公園和鍋巴巖組成。
夾金山公園坐落在磽磧藏族鄉龍神崗上,海拔2100米,背靠雪山,喇嘛寺雄踞山頭,建筑裝飾極富民族特色。寺廟頂部的琉璃瓦上有一座金碧輝煌的鍍金寶頂;兩條60米的長廊華美氣派,數座亭臺依山而建,錯落有致。公園門口聳立著高197米的紅軍翻越夾金山的紀念碑。夾金山公園是一個具有高山特色的鄉村公園。這里可以觀賞到風格獨特的藏族村寨、鍋莊樓和巍峨奇瑰的雪山河谷。游人還可在脈沖電網半野外飼養場觀賞到大熊貓在自然狀態下的風姿。
鍋巴巖是一座潔白晶瑩的玉石山峰,出產著名的“寶興白”大理石。礦體連綿45公里,寬2公里,總儲量3億立方米,僅露天礦的儲量就有15億立方米。用“寶興白”雕琢的各種工藝品,由于材質優良,加上精度的雕刻工藝,深受海外客人的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