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富順西湖位于縣城內西北隅,是一座人工修飾的天然湖,南大北小,形似平放的葫蘆,素以荷花聞名。西湖原是鐘秀、神龜、五府、瑪瑙諸山雨水匯流的自然洼地。早在宋代即已疏鑿,砌石為堤,隧成湖泊,“湖闊六七里”。經歷代培修點綴,先后修建有“西湖廳、湖光亭、凌波亭、吹香亭、春風亭、醒心亭、渙樂亭、景濂亭、浩然臺、超然臺。湖面逶迤,亭榭呼應,曲橋鉤連,荷花映日,蓮葉接天,垂柳列岸。湖中仿杭州西湖畫舫造就的舫船,可在其中擺設筵席,宴請佳賓。特別是扁舟游艇,蕩漾湖中,曾留下古代多少趣聞軼事。
富順西湖歷史文化
明代狀元楊升庵,因得罪皇帝,流寓云南,特繞道富順,拜望好友熊過。曾泛舟西湖,飽覽西湖秀麗景色。但見荷菱菰蒲,蔚然蒼翠,紅綠相映,二人痛飲舟中,豪情不減當年。時至斜陽薄暮時分,楊升庵見熊過九歲的兒子熊敦樸聰明伶俐,一直跟隨左右,便有感而發,出一聯考他,上聯是:”落日沉萍實“,熊敦樸略加思索,立即對道:”回風動藕船“。楊升庵大喜,高聲贊道:"真翰苑才也!"后果中進士。清朝,縣人劉光第暢游西湖,感慨萬千,曾寫有一首七律,《詠富順西湖》。古時曾有人說:“天下西湖三十六,富順西湖甲四川”,從劉光第詩中即可見一斑。然而,由于歷代居民圍湖造田、建屋,尤以明正德年間,建筑城墻,湖面一般隔于城外,城內湖面大減。但直至清朝末年,湖中仍保留有樓臺亭榭12處。到了民國時期則損毀殆盡。
解放后,西湖周長尚有1680米,水面51畝。1984年,富順縣人民政府撥專款改建了鐘秀山、五府山之間的石平橋、為平拱結合的3孔龍風石橋;加寬改建了西湖影院通五府山的石橋;又從泊船嘴修通了連接湖心新修的碧波亭、紅蕖榭的九曲橋。橋岸相接處,是一座亭亭玉立的西子姑娘雕像,腳踏荷花,手提花籃,目視湖中紅荷碧葉,婀娜多姿。游人可越過西子姑娘、由九曲橋至亭、榭品茗悠敘,觀賞風光。
富順西湖周邊景點
西湖之北,有郁郁蔥蔥的五府山,山頂擎著紅五星的烈士紀念塔巍然挺立,劉光第墓亦在其山;湖東至湖西,有清代著名學者、富順知縣段玉裁的讀書樓舊址;有新建的西湖影劇院和臨湖的鐘鼓樓;西湖之南,有宋代易學大師李見功書的讀易洞;西南面有全城眾山之宗的鐘秀山,山上林木蒼翠,景色清幽;西湖之西,有唐代修建、宋代擴建的著名古剎資國寺遺址,人稱羅浮洞,洞內有寬敞空闊、冬暖夏涼的水簾廳;中巖有新建千手觀音殿,香火鼎盛,信徒不絕。蕩舟西湖之中,可從讀易洞側或蟾嘴前,繞過九曲橋、紅蕖榭,經碧波亭,穿龍風橋,達湖光亭、花園灣,穿行于荷花綠葉叢中,遍賞湖光山色,令人心曠神怡。
自貢具有一批獨具特色的工藝品和土特產品。竹絲扇是種特種工藝產品,在清代末年由龔氏父子研制而成,因而俗名“龔扇”。竹絲扇是竹編中的精品,刮削的竹絲,薄如蟬翼,編織出的山水、人物、翎毛栩栩如生。其工藝美術價值名列一流,已成為“國寶”。與剪紙、扎染三項工藝美術產品,被贊譽為“鹽都小三絕”;中國美術的魂寶,自貢剪紙,刀法細膩,構思奇巧,畫面內容雋永清新;自貢扎染,拔染織揚,工藝精細、圖案古樸,有著濃郁的民族民間特色。
鹽幫菜的代表性菜品:火邊子牛肉、水煮牛肉、菊花牛肉、趙化粉蒸魚、芙蓉烏魚片、王井烏魚仔、冬筍碎肉、酥鍋魁油茶、巴人治灶串串香等等。
昔時鹽幫菜,于川菜系獨樹一幟,在小河幫堪稱翹楚。倍受顯貴稱奇、賢達稱道;食者傾心、聞者傾慕。由鹽都而成都,由蓉城而京城,歷久彌新,口碑相傳,業已成為在餐飲界頗具知名度和美譽度的著名品牌。
自貢公路交通比較方便,與成都、重慶、宜賓等周圍城市均有高速公路相連。
從自貢出發可以到達成都、重慶、綿陽.南充、瀘州、宜賓、德陽、廣安、達州、武漢、南京、蘇州、溫州、杭州、寧波、嘉興、臺州、福州、廈門、廣州、深圳等省內外大中城市。
自貢鐵路——內昆鐵路,設自貢站、自貢南站、俞沖站、大山鋪站,自貢火車站位于自流井區 ,從自貢乘坐火車可以抵達成都、廣州、貴陽、昆明、宜賓、重慶、昭通、內江等城市。
自貢汽車站,買票去富順。轉車去富順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