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山大佛
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羅城古鎮位于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公里。古鎮主街涼廳街俗稱“船形街”,始建于明代崇楨元年。時至今日,這條幸存下來的老街仍保留著部分明清時代老四川文化的人文風貌。
在鋼筋混凝土已經砌平了絕大多數地方間差別的中國,羅城并不是一個一下子就能把人吸引住的地方。由于主要街道上的主流建筑是一大堆毫無特色可言的馬賽克式四方盒建筑,至少從表面上看,這座被許多人描述為“老四川文化扛鼎之作”的古鎮和周圍千篇一律的集鎮已沒有多少不同。倒是一路上路邊那些粗大如桶的赤鐵管道引起了我的注意,開始時,我以為這是一些水管或油管,后來到羅城一打聽,才知道是輸送鹽水的管道——羅城的兩大經濟支柱為黑煤、白鹽,產自鹽礦的鹽水通過鐵管被運往幾十里外的五通橋鎮,再由那里的鹽水處理廠制作成固態井鹽銷往外地。
奇特的涼廳街
羅城鎮座落在一個橢圓形的山丘頂上,主街為船形結構,東西長,南北短,很象一把織布的梭子,所以又有人稱它為“云中一把梭”。從高處俯視,又象是一只擱置在山頂上的大船,街面是船底,兩邊的房屋建筑是船舷,中部的戲樓是船艙,東端的靈官廟好似大船的尾篷,西端的天燈石柱恰似大船的篙竿,靈官廟右側長22米的過街樓(現存)猶如船舵。如果你登高遠望,會看見這只氣勢宏偉、奇異獨特的大船正劈波斬浪,揚帆啟航,因而羅城又贏得了一個美稱:“山頂一只船”。
羅城古鎮的傳說
羅城古鎮鎮名的來歷有不少傳說和趣聞,比較流行的說法有兩種。
第一種是:明末時,當地一棵大榕樹下有兩間茅屋,房主姓歐,為附近農民出售或交換耕牛提供場所,稱為“調市”。后來,牛市交易不斷發展,交換的貨物品種擴大到鹽、鐵、布、米、油等。于是歐姓人又修了幾間房子開辦客棧、飲店、形成了一個“幺店子”。此后不久,離此地不遠的楊家灣的楊姓人認為該地是楊家的地盤,想加入這個市場,但歐姓人不答應,雙方爭執不下。此后,歐姓人覺得應給這個市場取名,有別于楊家灣。他們根據這些生意人來自東南西北方向,而東南西北古稱“四維”,“四維”合而為“羅”。以招攬四方來客,達到興旺集市的目的和愿望。而“城”字呢?因明代稱農民為“土人”(土著人),集市又是靠他們的辛勤勞動修建而成。綜合上述兩層意思,故取名“羅城”。
第二種說法是:為紀念唐代名將羅成而得名。據考證,距羅城鎮東南兩里處確有一座“羅成廟”,至今尚有遺跡。傳說羅成死后,他的后裔逃來四川并定居于此,修建此廟以祭祀祖先。但此種說法有許多疑點:一是羅成生前并未來過四川;二是建廟的羅姓人拿不出自己是羅成后代的憑據;三是羅城鎮有記載以來從未出現過紀念羅成的任何活動。
羅成古鎮旅游景點
羅城古鎮著名的景點有:“三宮五廟”。
南華宮:清光緒五年(公元1879)培修過,結構為二重正殿,戲樓抱廳,現僅有一對2米多高的石獅子在原址。
文昌宮: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所建,主要以木雕而出名,清道光、咸豐、同治及民國時期均培修過。兩重兩廊抱廳,以木雕為主,咸豐四年(公元1854年)增祀關帝,1982年用作糧庫。
壽福宮:清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建。現居民住房。
禹王廟: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建,結構為三重兩廊,戲臺抱廳,廟宇宏麗,主要以石雕而著名。現為羅城糧站職工宿舍。
川主廟:清光緒二十年(公元1894年)建。結構為二重磚垣,前有抱廳,中為正殿門,有戲臺,現兩戶人居住,大部分尚存。
靈官廟: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年)建。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民國八年(1919年)均培修過。結構為兩重式,前為正殿,后觀音,現基本完好。
肖公廟:清乾隆(公元1736年至1795年)建。清同治年間(公元1862年至1874年)培修過。結構為兩重兩樓戲臺(現為社區辦公用)。
星金廟:清乾隆三十四年(公元1770年)修建。結構為兩重兩廊,民國時期為女子中學,現位居民住宅。
羅成古鎮周邊勝跡景點
鐵山
鐵山地處古鎮南郊,海拔723.9米。山頂曾有一座建于宋代的“鐵山觀”。山上古木參天,地勢險要,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蜀漢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曾煉鐵造兵器于鐵山,據《元和郡縣志·劍南道下》記載:“陵州始建縣(今井研縣東北)東南七十里有鐵山出鐵,諸葛亮取為兵器,其鐵剛利,堪充貢焉”。20世紀50年代曾有人親眼見過一塊刻有“諸葛武侯煉鐵于茲”的石碑。
鐵山寺廟古跡眾多,據記載,山上有大灣寺、石廟、土地廟、太子廟、觀音閣等18座廟宇,每逢廟會,香客遠道而來,車水馬龍,絡繹不絕。由于歷史變遷,山上廟宇已無跡可尋。1993年經有關部門批準,群眾自愿捐款恢復重建觀音閣,重現昔日的風采。 鐵山湖:古鎮北郊有鐵山湖,湖水面積4100畝,全長5.7千米。修建于1973年,既能灌溉農田,又解決了全鎮人畜飲水的需要。湖內已建有數處亭臺樓閣,還有被湖水環抱的十多個島嶼,島上竹木蔥郁,秀色宜人。
金井戰國墓群
距古鎮東北11千米有一處金井戰國墓群,曾發掘出土了大批戰國時期的刀、劍、矛、戈等兵器,以及杯、碗、花瓶、印章等青銅器,現陳列于省博物館,是研究古巴蜀歷史、文化的重要物證。
樂山有峨眉山茶、金口河烏天麻、犍為茉莉花茶、峨眉山雪魔芋等特產。
古鎮是回民聚居地,清真牛肉系列食品的制作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其中如干巴牛肉、金絲牛肉、燈影牛肉、麻辣牛肉等,久負盛名,做工精細,色、香、味俱全,回味無窮,深受顧客青睞,至今遠銷省內外。此外,古鎮的傳統名食尚有“三大炮”、“熨斗粑”、“酒米飯”、“葉兒粑”、“羊肉湯”等,均各具特色,味道悠長。
羅城古鎮位于犍為縣東北部,距樂山市60公里,從樂山汽車站搭乘班車前往羅城只需1小時左右;也可從成都石羊場客運站經成樂高速路直達羅城,只需2個半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