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掃描下方二維碼

清風
周末閑暇,喜歡登登山、看看海,普陀山去過很多次,始終不厭倦,但是從來都沒有認真的寫過一篇關于普陀山的文章,今天終于下定決心寫一篇關于普陀山的游記,嚴格來說也算不上真正的游記,這里權當紀念一下。
第一景:
法雨禪寺,這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雖然普濟寺是第一大寺院,但是我知道法雨寺要比普濟寺早很多,這是因為印光大法師就是在法雨寺修成正果的。作為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弘揚凈宗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印祖的文抄至今都是我們修行凈宗居士的指導書籍,而這座法雨寺也因為印祖,成了大家爭相朝拜的圣地。加之康熙皇帝的賜名題字,布施建寺,以及皇家敕建規制,讓這座法雨禪寺成為了普陀山寺廟的重中之重。
法雨禪寺,這是普陀山的第二大寺院。雖然普濟寺是第一大寺院,但是我知道法雨寺要比普濟寺早很多,這是因為印光大法師就是在法雨寺修成正果的。作為凈宗十三祖,印光大師對弘揚凈宗真是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印祖的文抄至今都是我們修行凈宗居士的指導書籍,而這座法雨寺也因為印祖,成了大家爭相朝拜的圣地。加之康熙皇帝的賜名題字,布施建寺,以及皇家敕建規制,讓這座法雨禪寺成為了普陀山寺廟的重中之重。
寺內的九龍壁這是在寺廟中罕見的,雖然尺寸比故宮等地的要小,但是雕刻栩栩如生,大氣磅礴,彰顯了皇家敕建寺廟的特殊身份。加之使用的明故宮的黃琉璃瓦,九龍大殿使用了朱元璋大殿頭頂上的九龍藻井,這是任何一個寺廟中都見不到的。
放生池上的小橋,欄桿上都雕刻著小獅子,獅頭朝里,好像在靜靜的聆聽大德在講法。門口的大獅子更佳威武肅穆,終于職守的護佑著寺廟的安全,可千萬別小看這些看似只是飾物的獅子呀!植物呀!之類的物件,不知道有多少廟中的護法神識都借付了它們呢。
大殿前的銅香爐高8~9米,一共5層,呈寶塔形,人們都相信這每一層都有祈福的含義,從下往上分別是:福、祿、壽、喜、佛,大家都拿出硬幣往里面投擲,據說扔進了那一層就會增加一項的加持。我兒子更是對此津津樂道,投進了福和祿,我也試了一試,當然目標是最上面的佛,但是投擲了好幾次都沒有成功,可能是修為還不夠吧!還要精進念佛呀!
紫竹林是觀音菩薩修行的地方,這里原本紫竹茂盛,因十年浩劫被毀,現在可以看到的竹子都是后來園藝工人重新栽種的,從竹子的粗細就可以看出來了。路兩邊都是小商店,兜售各種紀念品、食品,普陀這里的特產就是普陀佛茶和觀音餅。相傳古時候這里鬧天災,顆粒無收,餓殍遍野。觀音菩薩慈悲以甘露水令莊稼發芽生長,但是百姓饑餓難耐,長出的莊稼立刻就被吃掉了,于是菩薩化現為老婦人,點化一種白色的土為面粉,教大家制作了一種餅,同時又施甘霖令莊稼生長,并且快速成熟。饑荒終于過去了,人們有了糧食吃,原來的白土又重新變成了土,這種土就叫做“觀音土”,菩薩做餅的方法被百姓流傳了下來,并且給這種餅起名為“觀音餅”。現在這種餅已經發展為了很多種口味,是非常有名的當地特產。
既然是特產,又是菩薩傳下來的,當然要買一些帶回去了。10元一盒,一個提袋6盒,買了一提袋。我還有個想法,就是把這些觀音餅先來給菩薩上供,然后請回去給大家吃。
南海觀音也是我此行還愿的地方,觀音像總高33米,取觀音菩薩33身之意,也和佛家說的33天相合,像高18米,下面是兩層功德殿。菩薩手持法輪,在陽光照耀下閃爍金光,菩薩的面部是貼了金的,據說用了6公斤多黃金。當年募捐善款的時候,居士們都是將家中的金項鏈、手鐲、戒指等等的飾品直接拿來捐的,實在讓人感動,對于信佛人來說這些身外之物能夠為菩薩妝金,才真正體現了它的價值。可惜我沒有趕上。
觀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拜菩薩的感應就是激發了慈悲心,進入山門遙望到菩薩莊嚴的法相時,我就已經忍不住流淚了,原因說不出,慈心流露是沒有原因的。我們一家三口連同同來的朋友三步一個頭拜倒菩薩腳下,心里像沐浴了甘露,越發凈了。
補充一些:
穿行在綠蔭撒地的山路上,沐浴在花香中,如果不是跟著旅游團趕路,這樣的感覺真是太愜意了。透過樹叢的縫隙,可以眺望到海景和遠山,隔海相望的是猶如躺在海面上的洛伽山。接下來經過了磐陀石、說法臺、梅福禪院、心字石......這些景點我上次來普陀的時候都經過了,沒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我今天最想去的是普濟寺,這是我此行的最重要的一站,要了卻一件最大的心事,其他的景點其他的事情都沒在我心里,一心盼望著普濟寺早點兒到。
普濟寺終于到了,普陀之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還愿,7年前我在這里許愿吃素求子。所謂心誠則靈,菩薩加持吃素堅持下來了,并且我們全家都堅持下來了,愿望實現了,還愿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了。終于今年機緣成熟了,這才舉家前來還愿,為觀音菩薩做了一件繡花的錦袍,感謝菩薩見證我的愿望實現了。
普濟寺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也是主要的道場,為全山供奉觀音大士之主剎。這里香火旺,感應強。供奉了法相莊嚴的8.8米高的毗盧觀音像,兩側分列觀音三十二應身像,此屬觀音道場所特有。說來也巧,這普陀山是觀音大士的道場,全島周遭33公里,正與觀音菩薩三十三身之數相合,這是冥冥中注定了的。院內古木參天,花草都看上去帶有靈性,香客們穿梭過往,看上去都非常虔誠。
普陀山的山門是我們通往南天門景區的開始,這里最近幾年肯定被重新粉刷過,比我上次來的時候新了很多。這次普陀之行我感覺到了太大的變化了,這種變化是讓人可喜的。
首先,環境變得比我上次來的時候要好了不知多少,很多細節的地方都被修飾過了,綠化程度更高了。
其次,綜合治理見成效了,上次來的時候碼頭到處可以看到倒賣船票的黃牛和到處隨意招攬游客的零散導游,景點間的公交車還有很多是個人的,讓人沒有安全感。這次就完全不一樣了。
再次,寺廟取消了原來的營利性的“上香”,記得上次來的時候廟里上香,從幾十元到幾千元一套的都有,美其名曰“全家平安”之類的名字,實際根本不如法。佛教中香是“戒香”,一次上香要么一支,要么三支,信眾上香是為了表達對三寶——“佛”“法”“僧”的禮敬,香煙不斷戒律堅守之意,聞到香味是提醒同修要持戒,時時刻刻要依佛法修行。上香求發財、求平安的做法純屬迷信,更別說一擲千金,就更加與佛法相悖了。
最后一點也是我覺得最好的一點。原來寺廟的周圍有很多居民,有些甚至與寺廟一墻之隔。他們利用自己的房子開了很多商店,大聲的兜售上品,另外還有很多是海鮮飯館,公然在寺廟門旁殺生吃葷腥,這是我上次來時覺得最別扭、最討厭的一件事,嚴重的影響了普陀山在我心中的神圣,簡直就是在造業,造極大的業。這次就不同了,原來寺廟周圍的居民都被遷走了,寺廟周圍恢復了清靜,還原了佛門凈地。
這些都讓我歡喜不已,我想這也是全天下的佛家同修都歡喜的事情,因為有這樣的清靜環境,就會有更多的眾生加入到佛法的修行中來,普渡眾生,同升極樂國度。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從紀念碑下來,看來時間已經不多了,我們恐怕無法完成趕往“南天門”的路程了,還是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吧。真是想什么來什么,這里就有個池塘,一座金色的類似宮殿的建筑旁擺放了很多桌子和椅子,這里奇怪的是居然一個人都沒有,是收費的?管他呢!先坐下來再說。
根據我的觀察這里應該一處還沒有開業的餐飲場所,那邊的房子好像是廚房。這里的金色宮殿,應該是餐廳。
評論